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生物学论文

梭链孢烷抗生素烟曲霉酸的生物合成研究

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10页
缩略词说明第11-15页
第一章 前言第15-35页
    1.1 三萜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第15-16页
    1.2 生物合成技术在三萜化合物的合成及改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16-18页
        1.2.1 宿主细胞遗传改造实现灵芝酸的大量合成第16-17页
        1.2.2 异源合成实现人参皂苷及稀有三萜的合成第17-18页
    1.3 梭链孢烷抗生素是一类结构特殊,具有重要活性的真菌三萜第18-25页
        1.3.1 烟曲霉酸第21-22页
        1.3.2 夫西地酸第22-24页
        1.3.3 头孢菌素P_1第24-25页
    1.4 梭链孢烷抗生素具有独特的抑菌机制第25-27页
    1.5 梭链孢烷抗生素的化学修饰未能提高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第27-30页
        1.5.1 骨架的修饰第27-28页
        1.5.2 A环的修饰第28页
        1.5.3 B环的修饰第28页
        1.5.4 C环的修饰第28-29页
        1.5.5 D环的修饰第29页
        1.5.6 侧链的修饰第29-30页
    1.6 梭链孢烷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仍不清楚第30-33页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3-35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5-51页
    2.1 实验菌株与质粒第35页
    2.2 实验培养基第35-36页
    2.3 实验溶液第36-39页
    2.4 实验试剂第39-40页
    2.5 实验仪器第40-41页
    2.6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1页
    2.7 E.coli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第41页
    2.8 A.oryzaeNSAR1转染方法第41-43页
    2.9 A.oryzaeNSAR1转染株孢子保存第43页
    2.10 菌株的发酵与产物的提取分析第43-44页
    2.11 E.coliBL21(DE3)表达蛋白及分离纯化第44-45页
    2.12 微粒体提取第45页
    2.13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测试第45页
    2.14 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第45-51页
第三章 烟曲霉酸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确证第51-55页
    3.1 前言第51-52页
    3.2 实验结果第52-53页
    3.3 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烟曲霉酸基因簇中剩余六个未知基因的功能研究第55-71页
    4.1 前言第55页
    4.2 实验结果第55-63页
        4.2.1 HelC与HelB1协同作用脱去原萜烯醇骨架的C-4β甲基第55-57页
        4.2.2 HelB2与HelD2对C-16进行修饰第57-60页
        4.2.3 HelB4氧化C-20甲基形成羧基第60-61页
        4.2.4 HelB3,HelD1与HelE完成烟曲霉酸的后期合成第61-63页
    4.3 讨论第63-69页
        4.3.1 HelB4催化多底物的C-20位的甲基氧化第63-65页
        4.3.2 C-16β羟基的乙酰化易引发脱乙酸反应第65-68页
        4.3.3 梭链孢烷抗生素的生物合成经历相同六步酶催化反应第68-69页
    4.4 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短链脱氢还原酶HelC的体外研究第71-91页
    5.1 前言第71页
    5.2 实验结果第71-87页
        5.2.1 HelC在E.coliBL21(DE3)中的异源表达及分离纯化第71-72页
        5.2.2 HelC体外催化多底物的氧化反应第72-77页
        5.2.3 HelC体外催化多底物的还原反应第77-79页
        5.2.4 HelB1,HelB2与HelB4无法作用于含有C-3羰基的底物第79-87页
    5.3 讨论第87-89页
        5.3.1 HelC是首次发现的催化C-3β羟基与C-3羰基互变的短链脱氢还原酶第87-88页
        5.3.2 烟曲霉酸合成中的脱C-4β甲基不同于甾体合成中的脱C-4α甲基第88-89页
    5.4 小结第89-91页
第六章 化合物抗Staphylococcus aureus209P活性评价第91-95页
    6.1 前言第91页
    6.2 实验结果第91-93页
    6.3 讨论第93页
    6.4 小结第93-95页
第七章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95-161页
    7.1 前言第95页
    7.2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第95-161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61-163页
    8.1 结论第161-162页
    8.2 展望第162-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1页
附录一 实验用引物第171-173页
附录二 实验用质粒第173-177页
附录三 实验用转染株第177-179页
附图第179-267页
致谢第267页

论文共2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mal1通过调控OPG的表达影响下颌骨的发育
下一篇:现代中国女性旧体诗词流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