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少孢节丛孢中三个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功能及高温真菌疏棉状嗜热丝孢菌突变菌株构建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真菌的遗传操作第12-30页
    一 真菌的研究价值以及真菌遗传操作的重要意义第12-13页
    二 真菌遗传操作的方法第13-30页
        1 基因敲除第13-20页
            1.1 原生质体转化第13-17页
            1.2 农杆菌介导转化第17-19页
            1.3 电击穿孔转化法第19页
            1.4 基因枪法第19-20页
        2 基因异源表达第20-21页
        3 RNA干扰第21-24页
        4 CRISPR-Cas9第24-30页
第二章 少孢节丛孢中三个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鉴定第30-84页
    一 目的基因的预测筛选第31-34页
        1 预测分析方法第31页
        2 预测结果第31-34页
            2.1 少孢节丛孢中生物合成基因及筛选第31页
            2.2 所选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第31-34页
    二 目的基因载体的构建及敲除第34-47页
        1 实验材料第34-39页
            1.1 供试质粒第34-35页
            1.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第35-36页
            1.3 仪器与设备第36页
            1.4 供试培养基及溶液第36-38页
            1.5 载体构建以及同源重组替换示意图第38-39页
        2 实验方法第39-45页
            2.1 构建载体所用引物第39-41页
            2.2 敲除载体构建第41-44页
                2.2.1 质粒选择第41-42页
                2.2.2 片段扩增及纯化第42页
                2.2.3 上下游片段插入载体及其验证第42-44页
            2.3 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第44-45页
            2.4 转化子PCR验证第45页
        3 实验结果第45-47页
    三 少孢节丛孢突变菌株的表型特征及代谢图谱分析第47-81页
        1 实验材料第47-48页
            1.1 供试菌株及线虫第47-48页
            1.2 仪器与设备第48页
            1.3 主要试剂和材料第48页
        2 实验方法第48-51页
            2.1 少孢节丛孢突变菌株与野生菌株生长速率的比较第48-49页
            2.2 少孢节丛孢突变菌株与野生菌株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比较第49页
            2.3 少孢节丛孢野生菌株及突变菌株捕食能力的比较第49-50页
            2.4 PDB发酵培养及样品处理第50页
            2.5 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第50-51页
            2.6 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第51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1-81页
            3.1 突变菌株△80g313与野生菌株在表型特征及代谢图谱的比较和分析第51-61页
            3.2 突变菌株△215g294与野生菌株在表型特征及代谢图谱的比较和分析第61-71页
            3.3 突变菌株△173g162与野生菌株在表型特征及代谢图谱的比较和分析第71-81页
    四 小结与讨论第81-84页
第三章 高温真菌疏绵状嗜热丝孢菌突变菌株的构建第84-119页
    一 目的基因的预测分析及筛选第85-94页
        1 预测分析方法第85页
        2 预测结果第85-94页
            2.1 高温真菌中生物合成基因第85页
            2.2 基因筛选第85-87页
            2.3 所选基因保守域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第87-94页
    二 目的基因载体的构建及敲除第94-117页
        1 实验材料第94-99页
            1.1 供试菌株,主要试剂及设备第94页
            1.2 供试培养基及溶液第94-95页
            1.3 载体构建以及同源重组替换示意图第95-99页
        2 实验方法第99-104页
            2.1 构建载体所需引物第99-103页
            2.2 敲除载体构建第103-104页
                2.2.1 质粒选择第103页
                2.2.2 片段扩增及纯化第103页
                2.2.3 上下游片段插入载体及其验证第103-104页
        3 试验方法第104-112页
            3.1 质粒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第104页
            3.2 农杆菌介导转化第104-105页
            3.3 转化子PCR验证第105页
            3.4 高温真菌突变株筛选验证第105-112页
        4 实验结果第112-117页
    三 总结与讨论第117-119页
全文总结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4页
致谢第134-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TEFb磷酸化RNA聚合酶Ⅱ CTD的质谱分析
下一篇:QBO及SSW对准零风层分布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