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民间舞蹈、民族舞蹈论文

南猛苗族芦笙舞的名声境遇研究(1956-2016)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前言第8-17页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8-11页
        (1)研究背景第8-9页
        (2)研究意义第9-11页
    二、相关研究综述第11-15页
        (1)关于文化资本与符号资本的研究第11-13页
        (2)关于苗族芦笙及南猛芦笙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研究设计方案第15-17页
        (一)研究思路第15-16页
        (二)研究方法第16-17页
第1章 南猛苗寨与芦笙舞概述第17-30页
    1.1 南猛苗寨的自然与历史人文环境第17-21页
        1.1.1 自然地理第17-19页
        1.1.2 历史人文环境第19-21页
    1.2 南猛芦笙舞概述第21-28页
        1.2.1 苗族芦笙概况第21-24页
        1.2.2 南猛芦笙及芦笙舞第24-28页
    小结第28-30页
第2章 名声鹊起:南猛芦笙舞走出国门第30-39页
    2.1 文艺表演第30-34页
        2.1.1 节庆娱乐表演第30-32页
        2.1.2 随团慰问表演第32-34页
    2.2 政府提携第34-36页
        2.2.1 省内文艺展演第34-35页
        2.2.2 国家活动展演第35-36页
    2.3 走出国门第36-38页
    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名声牵累:“文革”中的芦笙遭遇第39-45页
    3.1 “文革”背景下的南猛第39页
    3.2 芦笙舞在文革期间现状第39-42页
        3.2.1 芦笙舞命运第39-40页
        3.2.2 芦笙舞表演群体命运第40-42页
    3.3 笙舞表演者个人命运第42-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名声效益:成为资源符号的芦笙舞第45-72页
    4.1 芦笙舞命运转折第45-47页
        4.1.1 改革开放之初表演成就第45-46页
        4.1.2 芦笙舞名声获得转折第46-47页
    4.2 2000 年后南猛芦笙舞的发展第47-51页
        4.2.1 南猛吹芦笙现状第47-48页
        4.2.2 南猛苗寨村民跳芦笙舞情况第48-49页
        4.2.3 村民对芦笙的认知情况第49-50页
        4.2.4 村民对芦笙舞认知态度及表演时段选择第50-51页
    4.3 芦笙舞展演成就第51-55页
        4.3.1 芦笙舞文艺演出情况第51-53页
        4.3.2 芦笙舞节庆活动组织情况第53-55页
    4.4 资源符号下南猛芦笙舞现状第55-67页
        4.4.1 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规划第55-58页
        4.4.2 村寨文化资本转化第58-60页
        4.4.3 改变规则的文化展演第60-62页
        4.4.4 村寨文化空间的转变第62-65页
        4.4.5 村民自身组织运用能力强化第65-67页
    4.5 名声的竞争第67-70页
        4.5.1 村民对芦笙舞声誉竞争第67-69页
        4.5.2 芦笙观演中心修建场地问题第69-70页
    小结第70-72页
结语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蛋白激酶CK2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其抗癌活性研究
下一篇:过程体裁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