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1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6-2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27页 |
1.2.1 对外投资理论 | 第21-23页 |
1.2.2 跨国经营进入模式 | 第23-24页 |
1.2.3 路径演化理论 | 第24-26页 |
1.2.4 相关研究述评 | 第26-27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27-3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第2章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的内涵与动因 | 第31-60页 |
2.1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 第31-35页 |
2.1.1 小微企业的概念界定 | 第31-33页 |
2.1.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的界定 | 第33-35页 |
2.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比较特征 | 第35-42页 |
2.2.1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生存形态特征 | 第35-36页 |
2.2.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发展过程特征 | 第36-40页 |
2.2.3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三维三点”积累特征 | 第40-42页 |
2.3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 第42-50页 |
2.3.1 跨国经营界定 | 第43-45页 |
2.3.2 基本动因分析 | 第45-50页 |
2.4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的短板补强转换 | 第50-57页 |
2.4.1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 | 第50页 |
2.4.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的短板 | 第50-51页 |
2.4.3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竞争力分析 | 第51-54页 |
2.4.4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短板补强转换策略 | 第54-57页 |
2.5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的层次框架与升级 | 第57-59页 |
2.5.1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的层次框架 | 第57-58页 |
2.5.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的层次升级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3章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模式 | 第60-81页 |
3.1 跨国经营进入模式基本类型 | 第60-68页 |
3.1.1 跨国经营传统进入模式 | 第60-64页 |
3.1.2 中小微企业跨国经营模式演化 | 第64-66页 |
3.1.3 小微企业跨国经营基本路径 | 第66-68页 |
3.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基本导向 | 第68-73页 |
3.2.1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基本导向结构分析 | 第68-70页 |
3.2.2 技术交互为导向的跨国经营 | 第70-71页 |
3.2.3 市场渗透为导向的跨国经营 | 第71-72页 |
3.2.4 人员替代为导向的跨国经营 | 第72-73页 |
3.3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模式 | 第73-80页 |
3.3.1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基本模式分析 | 第73-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4章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模式选择 | 第81-103页 |
4.1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模式选择原则 | 第81-84页 |
4.1.1 行业原则——行业前景是导向,平台建设是基础 | 第81-82页 |
4.1.2 规模原则——挖掘潜力市场,力促规模互补整合 | 第82页 |
4.1.3 文化原则——衡量文化距离,警惕文化冲突 | 第82-83页 |
4.1.4 战略原则——科学制定战略,初步落地稳根基 | 第83-84页 |
4.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进入模式选择的关联因素 | 第84-90页 |
4.2.1 市场定位 | 第84-85页 |
4.2.2 经验积累 | 第85-86页 |
4.2.3 资本规模 | 第86页 |
4.2.4 企业家经营水平 | 第86-87页 |
4.2.5 环境适应性 | 第87-90页 |
4.3 基于神经网络的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模式选择模型 | 第90-95页 |
4.3.1 基本模型 | 第90-91页 |
4.3.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模式选择RAN模型 | 第91-95页 |
4.4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模式动态演化算法 | 第95-102页 |
4.4.1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生态位演化 | 第96-101页 |
4.4.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演化成本分析 | 第101-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5章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风险防范 | 第103-121页 |
5.1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风险 | 第103-108页 |
5.1.1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风险分类 | 第103-107页 |
5.1.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风险特征 | 第107-108页 |
5.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风险识别机制 | 第108-114页 |
5.2.1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现状 | 第108-109页 |
5.2.2 风险识别基本原理与机制 | 第109-114页 |
5.3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风险评估 | 第114-120页 |
5.3.1 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 | 第115-116页 |
5.3.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短板补强转换模型 | 第116-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6章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模式案例分析 | 第121-136页 |
6.1 武汉GCKJ公司案例模拟 | 第121-129页 |
6.1.1 GCKJ基本情况 | 第121-129页 |
6.2 武汉YASY公司案例模拟 | 第129-133页 |
6.3 案例模拟对比分析 | 第133-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第7章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模式支持体系 | 第136-148页 |
7.1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模式支持体系框架构建 | 第136-137页 |
7.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政策体系集成 | 第137-140页 |
7.3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支持体系要素构造 | 第140-147页 |
7.3.1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组织 | 第140-142页 |
7.3.2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 | 第142-143页 |
7.3.3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人力资源支撑 | 第143-145页 |
7.3.4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资金融通保障 | 第145-146页 |
7.3.5 高新技术小微企业跨国经营文化融合 | 第146-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48-152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48-150页 |
8.2 主要创新点 | 第150-151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51-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课题 | 第165-166页 |
附录 | 第166-1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