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刑法论文

中美两国死刑适用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引言第8-9页
2 研究方法第9-10页
3 美国死刑适用考察第10-16页
    3.1 美国死刑适用概况第10-11页
        3.1.1 联邦概况第10页
        3.1.2 各州概况第10-11页
    3.2 实体法视角第11-12页
        3.2.1 死刑的罪名第11页
        3.2.2 死刑适用对象第11-12页
    3.3 程序法视角第12-14页
        3.3.1 审理程序第12-13页
        3.3.2 陪审团制度第13-14页
    3.4 典型案例分析第14-16页
        3.4.1 麦克莱斯基案案情及分析第14-15页
        3.4.2 威廉汉姆案案情及分析第15-16页
4 中国死刑适用考察第16-23页
    4.1 我国死刑适用概况第16页
    4.2 实体法视角第16-17页
        4.2.1 死刑的罪名第16-17页
        4.2.2 死刑适用对象第17页
    4.3 程序法视角第17-18页
        4.3.1 审理程序第17-18页
        4.3.2 死刑核准制度第18页
    4.4 典型案例分析第18-23页
        4.4.1 呼格案案情及分析第18-20页
        4.4.2 聂树斌案案情及分析第20-22页
        4.4.3 药家鑫案案情及分析第22-23页
5 中美两国死刑适用比较第23-25页
    5.1 实体法方面的比较第23-24页
        5.1.1 死刑执行方式的比较第23页
        5.1.2 死刑罪名的比较第23页
        5.1.3 死刑适用对象的比较第23-24页
    5.2 程序法方面的比较第24-25页
        5.2.1 美国死刑程序第24页
        5.2.2 我国死刑程序第24-25页
6 中美两国死刑制度展望第25-28页
    6.1 中美两国死刑启示第25-26页
        6.1.1 死刑制度上的启示第25页
        6.1.2 死刑适用上的启示第25-26页
    6.2 我国死刑制度的未来第26-28页
7 结论第28-29页
致谢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1页

论文共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司法认定研究--以重庆某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为视角
下一篇:论预备犯的立法完善--以部分预备行为实行化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