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7-9页 |
2 案由及案情介绍 | 第9-11页 |
2.1 案由 | 第9页 |
2.2 案情介绍 | 第9-11页 |
3 案件分歧意见及争议焦点 | 第11-12页 |
4 相关法理分析 | 第12-26页 |
4.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基本概述 | 第12-17页 |
4.1.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概念 | 第12页 |
4.1.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特征 | 第12-13页 |
4.1.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构成 | 第13-17页 |
4.2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行为表现方式 | 第17-20页 |
4.2.1 直接吸收型 | 第17-18页 |
4.2.2 变相吸收型 | 第18-20页 |
4.3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之罪与非罪研究 | 第20-22页 |
4.3.1 直接吸收型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合法的民间借贷的区分 | 第20-21页 |
4.3.2 变相吸收型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合法的委托理财的区分 | 第21-22页 |
4.4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分 | 第22-26页 |
4.4.1 侵犯客体的界限 | 第22页 |
4.4.2 主观方面的界限 | 第22-24页 |
4.4.3 客观方面的界限 | 第24-26页 |
5 争议案件评判 | 第26-28页 |
5.1 重庆臻纪公司的行为构成犯罪 | 第26页 |
5.2 重庆臻纪公司的行为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第26-28页 |
6 案后余思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