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情感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浮山某中学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9页
        1.1.2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2-14页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论文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5-17页
2 研究的概念界定及其理论依据第17-23页
    2.1 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1 情感第17页
        2.1.2 情感教学法第17页
        2.1.3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法第17-18页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法的必要性第18-19页
        2.2.1 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第18页
        2.2.2 新课程改革的推动第18页
        2.2.3 思想政治新课程理念的需要第18-19页
    2.3 实施情感教学法的原则第19-21页
        2.3.1 以人为本原则第19页
        2.3.2 师生民主合作原则第19-20页
        2.3.3 因材施教原则第20页
        2.3.4 适当鼓励性原则第20-21页
    2.4 理论依据第21-23页
        2.4.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说第21页
        2.4.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第21-22页
        2.4.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22页
        2.4.4 新课改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第22-23页
3 情感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查第23-35页
    3.1 调查目的和调查内容第23页
        3.1.1 调查目的第23页
        3.1.2 调查内容第23页
    3.2 调查样本特征及其方法第23-24页
        3.2.1 调查样本特征第23-24页
        3.2.2 调查的方法第24页
    3.3 情感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调查结果分析第24-35页
        3.3.1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第24-28页
        3.3.2 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第28-32页
        3.3.3 学校对情感教学法支持力度情况的访谈调查结果分析第32-35页
4 情感教学法应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第35-39页
    4.1 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因素导致情感教学法运用不当第35-36页
        4.1.1 部分教师难以转变教育观念第35页
        4.1.2 部分老师对情感教学法的认识不足第35页
        4.1.3 很多老师对情感教学法缺乏深入研究第35页
        4.1.4 教师的主观情绪影响情感教学法的使用第35-36页
    4.2 学习者自身因素阻碍情感教学法的运用第36-37页
        4.2.1 学习者对思想政治课的喜好程度偏低第36页
        4.2.2 学习者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关系不和谐第36-37页
    4.3 学校对情感教学法运用的支持力度不重视第37-39页
        4.3.1 学校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第37页
        4.3.2 学校重理轻文的思想严重第37页
        4.3.3 学校不正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第37-39页
5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法应用的具体步骤第39-43页
    5.1 精读教材,挖掘情感因素第39页
    5.2 设计目标,突出情感价值观第39-40页
    5.3 融洽课堂,实现情感交流第40-41页
    5.4 总结课堂,促进情感升温第41-43页
6 情感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对策分析第43-53页
    6.1 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情感素养第43-44页
        6.1.1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第43-44页
        6.1.2 增强教师的教学情感素养第44页
    6.2 借助媒体的教育功能,贯彻以境育情第44-45页
        6.2.1 借助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第44-45页
        6.2.2 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第45页
    6.3 掌握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促使教学内容情感化第45-46页
        6.3.1 教学语言要活络生动,诙谐幽默第45-46页
        6.3.2 教学语言节奏缓慢有度,语调抑扬顿挫第46页
        6.3.3 借助肢体语言抒发情感,带动学生学习第46页
    6.4 融洽师生关系,达到情感互通第46-48页
        6.4.1 教师要尊重学生第47页
        6.4.2 教师要平等施教第47-48页
    6.5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激发良好的学习情绪第48-50页
        6.5.1 承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第48-49页
        6.5.2 教师要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运用情感教学法第49-50页
    6.6 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情感教育,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第50-51页
        6.6.1 加强思想教育,焕发教师积极的精神面貌第50页
        6.6.2 定期举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的身心第50-51页
    6.7 完善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创造情感教学条件第51-53页
        6.7.1 建设必要的教学活动教室,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第51页
        6.7.2 设置心理辅导机构,促进学生健康情绪的形成第51-53页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1第57-60页
附录2第60-6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理性精神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培育研究
下一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