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碳烟颗粒 | 第14-18页 |
1.2.1 碳烟颗粒的形成及生成机理 | 第14-16页 |
1.2.2 碳烟颗粒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生物柴油与醇类燃料研究现状与发展 | 第18-19页 |
1.4 闪光处理碳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实验系统及分析方法 | 第22-32页 |
2.1 实验系统 | 第22-26页 |
2.1.1 流动管热解系统 | 第22-24页 |
2.1.2 反扩散火焰燃烧系统 | 第24页 |
2.1.3 闪光系统 | 第24-26页 |
2.2 碳烟颗粒的表征 | 第26-30页 |
2.2.1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 第26-27页 |
2.2.2 碳烟颗粒粒径大小及微晶参数分析 | 第27-28页 |
2.2.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8-30页 |
2.2.4 热重分析(TGA) | 第30页 |
2.3 化学动力学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热解化学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32-44页 |
3.1 热解工况的设定 | 第32页 |
3.2 辛酸甲酯燃料加入正丁醇热解的化学动力学分析 | 第32-42页 |
3.2.1 反应物浓度变化 | 第32-33页 |
3.2.2 主要产物浓度分布 | 第33-36页 |
3.2.3 中间产物浓度分布 | 第36-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热解碳烟生成及其特性研究 | 第44-68页 |
4.1 不同反应条件对碳烟生成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4.2 添加正丁醇对碳烟生成特性影响 | 第45-56页 |
4.2.1 不同正丁醇添加量下的碳烟颗粒微观形貌分析 | 第45-47页 |
4.2.2 不同正丁醇添加量下的碳烟颗粒纳米结构及物理特性参数分析 | 第47-54页 |
4.2.3 不同正丁醇添加量下的碳烟颗粒石墨化程度分析 | 第54-55页 |
4.2.4 不同正丁醇添加量下的碳烟颗粒氧化特性分析 | 第55-56页 |
4.3 热解温度对碳烟生成特性影响 | 第56-66页 |
4.3.1 不同热解温度下的碳烟颗粒微观形貌分析 | 第56-57页 |
4.3.2 不同热解温度下的碳烟颗粒纳米结构及物理特性参数分析 | 第57-65页 |
4.3.3 不同热解温度下的碳烟颗粒石墨化程度分析 | 第65-66页 |
4.3.4 不同热解温度下的碳烟颗粒氧化特性分析 | 第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 闪光作用下的碳烟转变特性研究 | 第68-90页 |
5.1 闪光作用下乙烯燃烧生成的初生碳烟颗粒转变特性 | 第68-78页 |
5.1.1 乙烯初生碳烟颗粒的微观形貌转变 | 第68-69页 |
5.1.2 乙烯初生碳烟颗粒的纳米结构及微晶参数转变 | 第69-75页 |
5.1.3 乙烯初生碳烟颗粒的石墨化程度转变 | 第75-76页 |
5.1.4 乙烯初生碳烟颗粒的氧化特性转变 | 第76-78页 |
5.2 闪光作用下辛酸甲酯与正丁醇混合燃烧生成的初生碳烟转变特性 | 第78-88页 |
5.2.1 混合燃料初生碳烟颗粒的微观形貌转变 | 第78-79页 |
5.2.2 混合燃料初生碳烟颗粒的纳米结构及微晶参数转变 | 第79-86页 |
5.2.3 混合燃料初生碳烟颗粒的石墨化程度转变 | 第86-87页 |
5.2.4 混合燃料初生碳烟颗粒的氧化特性转变 | 第87-8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6.1 结论 | 第90-91页 |
6.2 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附录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