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第9-12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4页 |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观问题概述 | 第16-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经济新常态 | 第16-18页 |
2.1.2 就业观 | 第18页 |
2.1.3 大学生就业观 | 第18页 |
2.2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职业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2.2.2 环境与人相匹配的职业选择理论 | 第19页 |
2.2.3 个性-职业类型匹配理论 | 第19-20页 |
2.3 不同历史时期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观 | 第20-21页 |
2.3.1 计划经济时期的大学生就业观 | 第20页 |
2.3.2 转轨经济时期的大学生就业观 | 第20页 |
2.3.3 市场经济初期的大学生就业观 | 第20-21页 |
3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分析 | 第21-40页 |
3.1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现实 | 第21-25页 |
3.1.1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就业形势及就业特点 | 第21页 |
3.1.2 经济新常态对我国就业产生的影响 | 第21-22页 |
3.1.3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 第22-23页 |
3.1.4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机遇 | 第23-25页 |
3.2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现状调研 | 第25-33页 |
3.2.1 调查基本情况 | 第25页 |
3.2.2 调研数据分析 | 第25-33页 |
3.3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观的积极表现 | 第33-34页 |
3.3.1 主动竞争意识提高 | 第33页 |
3.3.2 就业择业趋向多元化 | 第33-34页 |
3.3.3 自主创业意识增强 | 第34页 |
3.4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3.4.1 功利主义倾向仍旧明显 | 第35页 |
3.4.2 就业焦虑心态失衡 | 第35页 |
3.4.3 职业规划理念淡薄 | 第35-36页 |
3.5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6-40页 |
3.5.1 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存在理论实践脱节问题 | 第36页 |
3.5.2 社会经济形势变化显著 | 第36-37页 |
3.5.3 家庭物质文化环境影响较大 | 第37-38页 |
3.5.4 自我规划与心理调节能力不足 | 第38-40页 |
4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的引导与对策 | 第40-49页 |
4.1 高校就业观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实施 | 第40-43页 |
4.1.1 积极转变高校传统就业观教育观念 | 第40-41页 |
4.1.2 推进新常态下就业观教育理论研究 | 第41-42页 |
4.1.3 明确就业观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 第42页 |
4.1.4 就业观教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员全过程 | 第42-43页 |
4.2 高校就业观教育与社会因素相结合 | 第43-45页 |
4.2.1 加强宏观政策调控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 第43页 |
4.2.2 完善保障机制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 | 第43-44页 |
4.2.3 加强社会舆论正向宣传 | 第44页 |
4.2.4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产学研全方位合作 | 第44-45页 |
4.3 高校就业观教育与家庭因素相结合 | 第45-47页 |
4.3.1 加强家校沟通与联合培养 | 第45-46页 |
4.3.2 家长应树立与时俱进的合理就业观 | 第46页 |
4.3.3 支持子女自主选择独立判断 | 第46-47页 |
4.4 高校就业观教育与大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 | 第47-49页 |
4.4.1 建构全面理性认知 | 第47页 |
4.4.2 树立多元化就业观念 | 第47-49页 |
5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A:问卷调查表 | 第53-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