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9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6页 |
1.2.1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及分类 | 第8-9页 |
1.2.2 BEPS模型的提出 | 第9-10页 |
1.2.3 BEPS模型发展 | 第10-14页 |
1.2.4 BEPS模型参数优化及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获取 | 第19-33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0页 |
2.1.1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2.1.2 林木资源 | 第20页 |
2.2 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 | 第20-24页 |
2.2.1 LAI数据获取 | 第20-22页 |
2.2.2 区域土地覆盖类型数据获取 | 第22-24页 |
2.3 气象数据获取及处理 | 第24-28页 |
2.3.1 气象数据获取 | 第24-25页 |
2.3.2 气象数据处理过程 | 第25-28页 |
2.4 土壤含水率数据的获取 | 第28-30页 |
2.5 验证数据收集 | 第30-33页 |
3 不同外界条件下光合模块机理参数的适用性 | 第33-41页 |
3.1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 | 第33页 |
3.2 植物光合作用的量化过程 | 第33-36页 |
3.2.1 CO_2羧化速率的确定 | 第33-34页 |
3.2.2 植物光合过程中电子传递速率的确定 | 第34-35页 |
3.2.3 不同情况下的光合速率 | 第35-36页 |
3.3 日步长生产力模拟最适合参数确定 | 第36-38页 |
3.3.1 帽儿山生态站全年GPP模拟结果 | 第36-37页 |
3.3.2 选用不同生理参数模拟结果对比 | 第37-38页 |
3.4 不同参数模拟结果差异及外界宏观对差异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 在最适宜的参数下BEPS模型的模拟应用 | 第41-47页 |
4.1 最适宜参数下模型运行结果的验证 | 第41-42页 |
4.2 黑龙江省GPP空间分布规律 | 第42页 |
4.3 黑龙江省随GPP时间变化规律 | 第42-44页 |
4.4 黑龙江省NPP空间分布规律 | 第44-45页 |
4.5 黑龙江省NPP随时间变化规律 | 第45-47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7-49页 |
5.1 结论 | 第47-48页 |
5.2 讨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