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林分结构优化的帽儿山阔叶混交林抚育采伐模拟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引言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1.2.1 林分结构 | 第8-10页 |
1.2.2 森林抚育采伐 | 第10-11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采集 | 第15-19页 |
2.1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5-16页 |
2.1.1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 第15页 |
2.1.2 地形地势 | 第15页 |
2.1.3 气候 | 第15-16页 |
2.1.4 土壤 | 第16页 |
2.1.5 森林资源概况 | 第16页 |
2.1.6 野生动植物资源 | 第16页 |
2.2 数据来源 | 第16-17页 |
2.2.1 样地设置与调查 | 第16-17页 |
2.2.2 数据处理 | 第1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9-23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3.1.1 林分结构分析 | 第19-22页 |
3.1.2 综合采伐指数的构建 | 第22页 |
3.1.3 模拟采伐强度 | 第22页 |
3.1.4 抚育方案效果评价 | 第22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4 结果分析 | 第23-42页 |
4.1 林分结构分析 | 第23-30页 |
4.1.1 非空间结构指标分析 | 第23-25页 |
4.1.2 空间结构指标分析 | 第25-30页 |
4.2 采伐指数的计算及采伐木的选取 | 第30-31页 |
4.3 综合采伐指数相关性研究 | 第31-32页 |
4.4 采伐强度的确定 | 第32-35页 |
4.4.1 非空间结构分析 | 第32-34页 |
4.4.2 空间结构分析 | 第34-35页 |
4.5 优化抚育方案 | 第35-37页 |
4.6 抚育方案效果评价 | 第37-41页 |
4.6.1 采伐前后林分结构指标变化 | 第37-38页 |
4.6.2 采伐前后的空间结构二元分布分析 | 第38-4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