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序论 | 第16-28页 |
1.1 昆虫的病毒免疫研究 | 第16-21页 |
1.1.1 黑化作用和包裹作用 | 第16页 |
1.1.2 细胞凋亡 | 第16-17页 |
1.1.3 免疫信号转导 | 第17-20页 |
1.1.4 抗菌肽 | 第20页 |
1.1.5 其他免疫方式 | 第20-21页 |
1.2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概况 | 第21-24页 |
1.2.1 BmNPV简介 | 第21-23页 |
1.2.2 抗BmNPV家蚕品种的发现和鉴定 | 第23-24页 |
1.3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mBDV概况 | 第24-25页 |
1.3.1 BmBDV简介 | 第24-25页 |
1.3.2 家蚕对BmBDV的敏感性 | 第25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1.5 研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家蚕时对感、抗品系间差异表达的免疫信号通路元件的筛选 | 第28-43页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9-30页 |
2.1.1 家蚕品种、桑叶及病毒 | 第29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2.1.3 主要实验设备 | 第29-30页 |
2.1.4 相关试剂配方 | 第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5页 |
2.2.1 家蚕的饲养、病毒接种及中肠组织的提取 | 第30页 |
2.2.2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 第30-32页 |
2.2.3 引物设计 | 第32-34页 |
2.2.4 荧光定量PCR | 第34-3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2.3.1 家蚕感染BmNPV后Toll信号通路相关元件的表达模式 | 第35-38页 |
2.3.2 家蚕感染BmNPV后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元件的表达模式 | 第38-40页 |
2.4 讨论 | 第40-43页 |
第三章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感染家蚕时对感、抗品系间差异表达的免疫信号通路元件的筛选 | 第43-50页 |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43-44页 |
3.1.1 家蚕品种、桑叶及病毒 | 第43页 |
3.1.2 试剂 | 第43页 |
3.1.3 主要实验设备 | 第43页 |
3.1.4 相关试剂配方 | 第43-4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3.2.1 家蚕的饲养、病毒接种及中肠组织的提取 | 第44页 |
3.2.2 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 第44页 |
3.2.3 引物设计 | 第44页 |
3.2.4 荧光定量PCR | 第4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3.3.1 家蚕感染BmBDV后Toll信号通路相关元件的表达模式 | 第44-45页 |
3.3.2 家蚕感染BmBDV后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元件的表达模式 | 第45-48页 |
3.4 讨论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家蚕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基因BmSocs2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0-65页 |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50-52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4.1.3 主要实验设备 | 第51页 |
4.1.4 常用试剂配方 | 第51-5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2-56页 |
4.2.1 BmSocs2基因的引物设计与克隆 | 第52-53页 |
4.2.2 PCR产物的回收与连接 | 第53-54页 |
4.2.3 转化 | 第54页 |
4.2.4 阳性克隆的挑选和验证 | 第54页 |
4.2.5 阳性克隆菌的质粒抽提与鉴定 | 第54-55页 |
4.2.6 软件及分析方法 | 第55页 |
4.2.7 序列的获取 | 第55-5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3页 |
4.3.1 家蚕BmSocs2基因全长克隆与鉴定 | 第56-58页 |
4.3.2 家蚕BmSocs2基因信号肽的预测 | 第58-59页 |
4.3.3 家蚕BmSocs2蛋白氨基酸序列特征分析及疏水性分析 | 第59-61页 |
4.3.4 家蚕BmSocs2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 | 第61页 |
4.3.5 家蚕BmSocs2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61-62页 |
4.3.6 家蚕BmSocs2与其他物种同源性分析及进化树的构建 | 第62-63页 |
4.4 讨论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家蚕BmSocs2基因的真核表达及抗BmNPV功能的鉴定 | 第65-81页 |
5.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65-67页 |
5.1.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65页 |
5.1.2 实验试剂 | 第65-66页 |
5.1.3 实验设备 | 第66页 |
5.1.4 常用试剂配方 | 第66-67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7-74页 |
5.2.1 构建瞬时表达BmSocs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 | 第67-68页 |
5.2.2 重组BmNPV病毒滴度的测定 | 第68页 |
5.2.3 BmN细胞的培养与转染 | 第68-70页 |
5.2.4 重组BmNPV病毒感染BmN细胞 | 第70页 |
5.2.5 引物设计 | 第70-72页 |
5.2.6 荧光定量PCR分析BmSocs2过表达对病毒DNA复制的影响 | 第72-73页 |
5.2.7 荧光定量PCR分析BmSocs2过表达对病毒基因转录的影响 | 第73-74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74-80页 |
5.3.1 BmSocs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鉴定 | 第74-75页 |
5.3.2 目的基因BmSocs2在BmN细胞中过表达鉴定 | 第75-76页 |
5.3.3 BacmidDNA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76-77页 |
5.3.4 BmSocs2基因抗BmNPV作用的评估 | 第77-80页 |
5.4 讨论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主要工作总结 | 第81-8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96页 |
参与科研项目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