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50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11-1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 第14页 |
二、地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 | 第14-15页 |
三、人才培养路径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6-42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22-36页 |
三、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 第36-42页 |
第四节 研究问题、研究样本、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42-47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42页 |
二、研究样本 | 第42-46页 |
三、研究过程 | 第4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47-5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47-48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48-50页 |
第二章 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与讨论 | 第50-98页 |
第一节 问卷调查概述 | 第50-57页 |
一、问卷设计与分析方法 | 第50-52页 |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 第52-55页 |
三、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第55-57页 |
第二节 对国际化人才要求的理解 | 第57-61页 |
一、师生对国际化人才的理解 | 第57-58页 |
二、院校国际化的主要表现 | 第58-59页 |
三、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59-60页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路径 | 第61-69页 |
一、国际化人才的要素与内涵 | 第61-62页 |
二、现行主要培养路径及评价 | 第62-65页 |
三、学校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 第65-67页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67-69页 |
第四节 培养过程与方法 | 第69-76页 |
一、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 | 第69页 |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决定性因素 | 第69-70页 |
三、学生不能出国的原因及培养方式 | 第70-72页 |
四、对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总体评价 | 第72-74页 |
五、分析与讨论 | 第74-76页 |
第五节 课程结构体系及教学 | 第76-90页 |
一、课程结构体系 | 第76-82页 |
二、教师教学 | 第82-84页 |
三、学生学习 | 第84-86页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86-90页 |
第六节 教师专业发展、国际化意识及参与程度 | 第90-93页 |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 第90-91页 |
二、教师的国际化意识 | 第91-92页 |
三、教师的参与程度 | 第92页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92-93页 |
第七节 学生国际化视野及达到程度 | 第93-98页 |
一、学生参与的主要涉外交流活动 | 第93-94页 |
二、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的方式及影响因素 | 第94-95页 |
三、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及达到程度 | 第95页 |
四、分析与讨论 | 第95-98页 |
第三章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基于访谈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第98-142页 |
第一节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困境 | 第98-105页 |
一、访谈对象的选择 | 第98页 |
二、对国际化人才的理解 | 第98-100页 |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境 | 第100-103页 |
四、对存在问题和面临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103-105页 |
第二节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 第105-112页 |
一、目标定位的现状 | 第105-109页 |
二、目标定位的依据 | 第109-111页 |
三、目标定位的科学性与适切性 | 第111-112页 |
第三节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策略路径 | 第112-118页 |
一、现行策略路径概况 | 第112-115页 |
二、现行策略路径的成效 | 第115-116页 |
三、其他可选策略、路径与办法 | 第116-118页 |
第四节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 | 第118-127页 |
一、教师教学:教学理念与教学效果 | 第118-123页 |
二、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体系与教学内容 | 第123-125页 |
三、学生学习: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 | 第125-127页 |
第五节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 | 第127-133页 |
一、现有质量保障系统概要 | 第127-128页 |
二、现有质量保障系统的实施成效 | 第128-130页 |
三、对改进现有质量保障系统的构思与设想 | 第130-133页 |
第六节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想途径与根本出路 | 第133-142页 |
一、现有路径的利与弊 | 第133-134页 |
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想路径选择 | 第134-136页 |
三、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根本出路 | 第136-142页 |
第四章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 第142-167页 |
第一节 路径选择的必要性、可行性与适切性 | 第142-148页 |
一、路径选择的必要性 | 第142-144页 |
二、路径选择的可行性 | 第144-146页 |
三、路径选择的适切性 | 第146-148页 |
第二节 有效路径的核心要素 | 第148-156页 |
一、核心要素的构成 | 第148-154页 |
二、核心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 第154-155页 |
三、核心要素的有机整合 | 第155-156页 |
第三节 云南地方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实现路径 | 第156-167页 |
一、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地缘优势 | 第156-158页 |
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现实需求 | 第158-160页 |
三、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实现路径 | 第160-167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16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190页 |
一、中文文献 | 第172-184页 |
(一)著作报告类 | 第172-174页 |
(二)期刊论文类 | 第174-180页 |
(三)电子文献 | 第180-183页 |
(四)网站类 | 第183-184页 |
二、英文文献 | 第184-190页 |
(一)著作报告类 | 第184-187页 |
(二)期刊论文类 | 第187-188页 |
(三)网站类 | 第188-190页 |
附录 | 第190-205页 |
附录1 问卷调查表(教师用卷) | 第190-195页 |
附录2 问卷调查表(学生用卷) | 第195-200页 |
附录3 访谈提纲(学校领导使用) | 第200-201页 |
附录4 访谈提纲(管理部门领导使用) | 第201-202页 |
附录5 访谈提纲(教师使用) | 第202-203页 |
附录6 访谈提纲(学生使用) | 第203-204页 |
附录7 访谈学校、对象、时间及地点 | 第204-205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05-206页 |
后记 | 第206-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