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2 我国代孕子女亲子关系认定的司法实践现状 | 第11-22页 |
2.1 我国法院对代孕子女亲子关系认定的两种不同情形 | 第11-13页 |
2.2 代孕引发的亲子关系问题 | 第13-22页 |
2.2.1 代孕子女身份问题的确认 | 第16-18页 |
2.2.2 传统亲子关系认定规则的冲击 | 第18-20页 |
2.2.3 我国代孕子女亲子关系认定的法律规则 | 第20-22页 |
3 代孕子女亲子关系认定的法理辨析 | 第22-28页 |
3.1 代孕子女地位的认定概述 | 第22页 |
3.2 代孕子女地位的认定理论 | 第22-26页 |
3.2.1 分娩理论 | 第22-23页 |
3.2.2 血缘理论 | 第23-24页 |
3.2.3 契约理论 | 第24-25页 |
3.2.4 子女利益最佳理论 | 第25-26页 |
3.3 实务中确定代孕子女亲子关系的考量因素 | 第26-28页 |
3.3.1 代孕协议的效力问题 | 第26-27页 |
3.3.2 代孕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 | 第27-28页 |
4 不同模式的代孕法律规制对亲子关系认定的影响 | 第28-34页 |
4.1 完全禁止型模式对亲子关系认定的影响 | 第28-29页 |
4.2 有限开放型模式对亲子关系认定的影响 | 第29-31页 |
4.3 非统一规制型模式对亲子关系认定的影响 | 第31-32页 |
4.4 近乎完全开放型模式对亲子关系认定的影响 | 第32-34页 |
5 解决我国代孕子女亲子关系认定的分析及对策 | 第34-42页 |
5.1 坚持奉行“分娩为母”的亲子关系认定标准 | 第35-36页 |
5.2 建议通过立法解决代孕亲子关系的确认 | 第36-38页 |
5.3 基于含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关系的类推 | 第38-39页 |
5.4 “事实上监护或扶养关系”的司法实践参照 | 第39-40页 |
5.5 子女最佳利益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 第40-42页 |
6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作者简历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