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理论论文

基于炔烃环化构建五/六元碳环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9-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42页
    1.1 研究构建碳环骨架新方法的意义第11-14页
        1.1.1 碳环化合物在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第11页
        1.1.2 碳环化合物在光电材料方面的应用第11-14页
    1.2 基于炔烃环化构建五/六元碳环第14-37页
        1.2.1 基于炔烃环化构建五/六元碳环概述第14-15页
        1.2.2 基于共轭二烯炔环化高效构建碳环第15-20页
        1.2.3 基于邻炔基酰基苯构建碳环第20-29页
        1.2.4 基于C-H键活化-炔烃插入环化构建碳环第29-34页
        1.2.5 基于C-H键活化-双分子炔烃插入构建碳环第34-37页
    1.3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第37-42页
        1.3.1 碳环构建研究思路第37-40页
        1.3.2 博士论文研究内容第40-42页
第2章 铜催化邻炔基苯乙酮二聚合成?的衍生物第42-59页
    2.1 本章引论第42-44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44-50页
        2.2.1 条件优化第44-46页
        2.2.2 底物拓展第46-48页
        2.2.3 机理探究与假设机理第48-50页
    2.3 本章小结第50页
    2.4 实验部分第50-59页
        2.4.1 试剂与仪器第50页
        2.4.2 合成方法与实验过程第50-51页
        2.4.3 产物结构鉴定第51-59页
第3章 邻炔基苯乙酮与邻炔基苯甲醛交叉偶联合成?及其衍生物第59-77页
    3.1 本章引论第59-61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61-68页
        3.2.1 条件优化第61-62页
        3.2.2 底物拓展第62-66页
        3.2.3 机理探究与假设机理第66-68页
    3.3 本章小结第68页
    3.4 实验部分第68-77页
        3.4.1 试剂与仪器第68页
        3.4.2 合成方法与实验过程第68-69页
        3.4.3 产物结构鉴定第69-77页
第4章 铜催化邻炔基苯乙酮与苯胺环化合成萘胺衍生物第77-94页
    4.1 本章引论第77-78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78-84页
        4.2.1 条件优化第78-79页
        4.2.2 底物拓展第79-83页
        4.2.3 机理探究与假设机理第83-84页
    4.3 本章小结第84-85页
    4.4 实验部分第85-94页
        4.4.1 试剂与仪器第85页
        4.4.2 合成方法与实验过程第85页
        4.4.3 产物结构鉴定第85-94页
第5章 钯催化炔基定位C-H活化构建苯并亚甲基环戊二烯第94-107页
    5.1 本章引论第94-96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96-102页
        5.2.1 条件优化第96-98页
        5.2.2 底物拓展第98-99页
        5.2.3 机理实验和假设机理第99-102页
    5.3 本章小结第102页
    5.4 实验部分第102-107页
        5.4.1 试剂与仪器第102页
        5.4.2 合成方法与实验过程第102页
        5.4.3 产物结构鉴定第102-107页
第6章 钯催化3-溴吲哚与炔烃环化合成喹啉并环戊二烯第107-122页
    6.1 本章引论第107-109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109-116页
        6.2.1 条件优化第109-111页
        6.2.2 底物拓展第111-115页
        6.2.3 假设机理第115-116页
    6.3 本章小结第116页
    6.4 实验部分第116-122页
        6.4.1 试剂与仪器第116-117页
        6.4.2 合成方法与实验过程第117页
        6.4.3 产物结构鉴定第117-122页
第7章 结论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附录 A 产物的核磁共振谱第137-23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236-237页

论文共2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富锂层状材料Li-Ni-Mn-O的掺杂改性研究
下一篇:氰基苯类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的结构与光电性质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