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机械传动机构论文--啮合传动论文--减速器及变速器论文

RV减速器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及优化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8页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第18-23页
        1.2.1 RV减速器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第18-21页
        1.2.2 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现状第21-23页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第23-24页
第二章 RV减速器传动原理第24-48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RV减速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第24-32页
        2.2.1 零件在结构传动中的作用第24-26页
        2.2.2 摆线盘和其他零件的建模与简化第26-32页
    2.3 RV减速器传动比及啮合频率的计算第32-34页
        2.3.1 结构传动比及传动速度的计算第32-33页
        2.3.2 结构啮合频率的计算第33-34页
    2.4 摆线盘与针齿啮合力的计算及轴承的受力分析第34-45页
        2.4.1 摆线盘和针齿啮合力以及啮合应力计算第34-42页
        2.4.2 轴承受力分析第42-45页
    2.5 传动效率的计算第45-47页
    2.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三章 RV减速器的模态分析第48-71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模态分析理论第48-50页
    3.3 基于有限元技术的模态仿真第50-57页
        3.3.1 有限元仿真理论第50页
        3.3.2 有限元建模第50-53页
        3.3.3 有限元模态仿真的主要步骤第53-54页
        3.3.4 主要零部件模态仿真及其结果第54-57页
    3.4 模态实验第57-62页
        3.4.1 模态实验原理第57-58页
        3.4.2 主要零部件模态实验及其结果第58-62页
    3.5 整体结构模态仿真及其结果第62-69页
        3.5.1 模态仿真中轴承的简化方法第62-64页
        3.5.2 轴承刚度的计算第64-67页
        3.5.3 其他连接关系的处理第67页
        3.5.4 整体模态仿真结果第67-69页
    3.6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四章 RV减速器的动力学仿真第71-89页
    4.1 引言第71页
    4.2 动力学仿真流程第71-79页
        4.2.1 Adams软件介绍第71-72页
        4.2.2 模型导入及工作环境设置第72-73页
        4.2.3 运动副的设置第73-76页
        4.2.4 接触碰撞中相关参数的设置第76-79页
        4.2.5 驱动及负载的设置第79页
    4.3 仿真结果及理论对比第79-88页
        4.3.1 主要零部件速度特性分析第79-85页
        4.3.2 摆线盘与针齿间接触特性分析第85-88页
    4.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五章 RV减速器的整体结构尺寸优化第89-103页
    5.1 引言第89页
    5.2 优化算法介绍第89-93页
        5.2.1 遗传算法原理介绍第89-91页
        5.2.2 fmincon单目标算法原理介绍第91-92页
        5.2.3 多目标算法原理介绍第92-93页
    5.3 优化变量的选择及优化目标的计算第93-97页
        5.3.1 优化变量的选择第93-94页
        5.3.2 质量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第94-96页
        5.3.3 啮合应力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第96-97页
    5.4 约束条件的建立第97-100页
        5.4.1 短幅系数K_1的约束条件第97页
        5.4.2 摆线盘轮廓线不根切的约束条件第97页
        5.4.3 摆线盘厚度的约束条件第97-98页
        5.4.4 针径系数K_2的约束条件第98页
        5.4.5 摆线盘与针齿啮合时的接触约束第98页
        5.4.6 针齿弯曲强度的约束条件第98-99页
        5.4.7 针齿分布圆半径R_p的约束条件第99-100页
    5.5 优化结果分析第100-102页
    5.6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第103-105页
    6.1 文章的主要工作与贡献第103-104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104-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载AGV结构优化设计与模糊滑模控制
下一篇:纯镁丝多道次转角拉拔工艺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