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特种铁路论文--地下铁路论文

砂、淤泥地层地铁深基坑开挖变形特征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2.1 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坑外地表沉降计算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基底隆起计算研究现状第16-17页
        1.2.4 基坑数值分析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基坑变形机理及计算方法第21-36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基坑变形机理第21-24页
        2.2.1 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第21-22页
        2.2.2 坑外地表沉降第22-23页
        2.2.3 基底隆起变形第23-24页
    2.3 支护结构强度及变形计算方法第24-28页
        2.3.1 极限平衡法第24-26页
        2.3.2 弹性地基梁法第26-27页
        2.3.3 有限元法第27-28页
    2.4 地表沉降计算方法第28-32页
        2.4.1 经验曲线法第28-29页
        2.4.2 地层损失法第29-31页
        2.4.3 稳定安全系数法第31-32页
    2.5 基底隆起变形计算方法第32-33页
        2.5.1 日本规范公式第32页
        2.5.2 模拟试验经验公式第32-33页
    2.6 基坑降水渗流理论与计算第33-34页
        2.6.1 达西定律第33页
        2.6.2 降水引起地表沉降机理第33-34页
        2.6.3 降水引起地表沉降的计算方法第34页
    2.7 软弱流砂土层的工程特性第34-35页
    2.8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地铁车站基坑变形监测分析第36-48页
    3.1 工程概况第36-40页
        3.1.1 工程地质条件第37-39页
        3.1.2 水文条件第39页
        3.1.3 不良地质第39-40页
    3.2 施工工序、重难点、险情第40页
        3.2.1 施工工序第40页
        3.2.2 施工重难点第40页
        3.2.3 施工险情第40页
    3.3 基坑监测布置第40-44页
        3.3.1 基坑监测内容及控制标准第41-42页
        3.3.2 基坑监测频率第42-44页
    3.4 监测结果分析第44-47页
        3.4.1 墙体水平位移监测结果分析第44-45页
        3.4.2 坑外地表沉降监测结果分析第45-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地铁车站基坑变形数值分析第48-73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MIDAS-GTS软件简介第48-50页
        4.2.1 MIDAS-GTS特点第48-49页
        4.2.2 MIDAS-GTS分析求解步骤第49-50页
    4.3 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第50-52页
    4.4 基坑开挖三维模型的建立第52-57页
        4.4.1 基坑三维模型尺寸第52-53页
        4.4.2 计算假定第53页
        4.4.3 计算参数第53-54页
        4.4.4 结构单元、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第54-56页
        4.4.5 施工工况设置第56-57页
    4.5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7-67页
        4.5.1 基坑整体变形分析第57-58页
        4.5.2 墙体水平位移分析第58-63页
        4.5.3 坑外地表沉降分析第63-65页
        4.5.4 基底隆起分析第65-67页
    4.6 数值模拟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第67-71页
        4.6.1 墙体水平位移对比分析第67-70页
        4.6.2 坑外地表沉降对比分析第70-71页
    4.7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砂、淤泥地层地铁基坑变形影响因素分析第73-93页
    5.1 引言第73页
    5.2 地下水渗流影响分析第73-75页
        5.2.1 墙体水平位移对比分析第73-74页
        5.2.2 坑外地表沉降对比分析第74-75页
        5.2.3 基底隆起对比分析第75页
    5.3 地连墙嵌固深度影响分析第75-78页
        5.3.1 墙体水平位移对比分析第75-76页
        5.3.2 坑外地表沉降对比分析第76-78页
    5.4 支撑刚度的影响分析第78-79页
        5.4.1 墙体水平位移对比分析第78页
        5.4.2 坑外地表沉降对比分析第78-79页
    5.5 淤泥土质特性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第79-84页
        5.5.1 淤泥层变形模量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第79-81页
        5.5.2 淤泥层泊松比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第81-82页
        5.5.3 淤泥层粘聚力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第82-83页
        5.5.4 淤泥层内摩擦角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第83-84页
    5.6 砂层土质特性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第84-89页
        5.6.1 砂层渗透系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第84-85页
        5.6.2 砂层变形模量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第85-87页
        5.6.3 砂层泊松比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第87-88页
        5.6.4 砂层内摩擦角对基坑变形的影响第88-89页
    5.7 土体敏感性分析第89-92页
        5.7.1 墙体变形对砂、淤泥土层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第89-91页
        5.7.2 地表沉降对砂、淤泥土层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第91-92页
    5.8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5页
    6.1 结论第93-94页
    6.2 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废生产建材中重金属浸出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WIM的货车荷载效应研究及重车安全间距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