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现代哲学(1919年~)论文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徐复观思想

内容摘要第6-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导言第16-33页
    第一节 理想政治及其可能第16-27页
        一、何谓政治第17-19页
        二、政治学与政治哲学第19-24页
        三、理想的政治何为?第24-27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架构第27-33页
        一、研究方法概述第27-28页
        二、研究架构与脉络第28-33页
第二章 徐复观关于理想政治哲学的核心关切第33-68页
    第一节 关于徐复观的定位及其政治哲学的核心关切第33-37页
        一、徐复观政治思想的多种定位和面相第33-36页
        二、徐复观政治哲学思想的关切第36-37页
    第二节 徐复观政治哲学思想研究述评第37-68页
        一、专题研究成果述评第38-65页
        二、研究现状评析及展望第65-68页
第三章 徐复观视域中的理想政治论述第68-196页
    第一节 对专制/极权政治的批判——“道(理)势之辩”第68-112页
        一、批判原则的建立——道(理)势之辩第69-72页
        二、对专制政治形象的刻画及批判第72-91页
        三、“申儒拒法”的卫道之方第91-102页
        四、极权主义与殖民主义心态的克服第102-108页
        五、徐钱之辩——传统是“民主”抑或“专制”第108-112页
    第二节 对西方民主政治的批评——群己之辩第112-156页
        一、民主政治概述第113-128页
        二、徐复观视域的民主政治原则和形像第128-149页
        三、群己之辩——个体与群体之间第149-156页
    第三节 基于“德治”思想的自由民主观第156-196页
        一、“德治”思想辨析第156-171页
        二、政治与道德之间——民主政治的基础探源第171-183页
        三、自由平等的探究:平等的“对待”还是平等的“参与”?第183-196页
第四章 徐复观视域中理想的民主政治何以可能第196-331页
    第一节 政治哲学的人性基础第196-262页
        一、徐复观人性论概说第196-199页
        二、天命的历程及狭义新儒家内部之紧张第199-211页
        三、“忧患意识”与乐观主义认识论第211-245页
        四、形中之心与感愤之心第245-262页
    第二节 民本到民主嬗变——“二重主体”及其转化第262-301页
        一、权源之争——“二重主体性”的论述第263-269页
        二、权力之限——传统政治中的实践第269-274页
        三、民本与民主之“民”的演变第274-294页
        四、民本与民主之民的建构之道——“养”“教”之辩第294-301页
    第三节 理想政治的经济基础及文化理念——儒家自由主义的阐发第301-331页
        一、自由市场论说第301-311页
        二、儒家自由主义的建构第311-331页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第331-336页
    第一节 徐复观建构新儒家政治哲学的探索及成绩第332-333页
    第二节 徐复观政治哲学思想的不足与展望第333-336页
参考文献第336-358页
附录 徐复观思想研究的整体情况概述第358-365页
后记第365-368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第368-369页

论文共3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妇女能顶半边天”?--温州农业生产中的妇女劳动力动员(1949-1959)
下一篇:心以明善,伪以成善--荀子人性论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