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3-25页 |
0.1 概述 | 第13-14页 |
0.2 常用声敏剂介绍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 第14-22页 |
0.2.1 卟啉类衍生物 | 第15-16页 |
0.2.2 氧杂蒽类化合物 | 第16-19页 |
0.2.3 吩噻嗪类化合物 | 第19-21页 |
0.2.4 喹诺酮类药物 | 第21-22页 |
0.3 亚甲蓝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0.3.1 亚甲蓝在光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0.3.2 亚甲蓝在声动力疗法中的应用 | 第23页 |
0.4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23-25页 |
0.4.1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0.4.2 研究意义 | 第24-25页 |
第1章 亚甲蓝类似物的合成 | 第25-29页 |
1.1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1.1.1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1.1.2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1.1.3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1.2 MB类似物的表征 | 第27-28页 |
1.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2章 亚甲蓝及其类似物协同超声损伤K562细胞研究 | 第29-39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30-32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32-37页 |
2.2.1 不同浓度亚甲蓝及其类似物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 | 第32-33页 |
2.2.2 亚甲蓝及其类似物在K562细胞内的富集研究 | 第33-36页 |
2.2.3 亚甲蓝及其类似物协同超声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 | 第36-37页 |
2.3 分析与讨论 | 第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3章 亚甲蓝及其类似物协同超声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研究 | 第39-51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9-43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40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43-49页 |
3.2.1 超声时间对化合物协同超声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43-45页 |
3.2.2 化合物浓度对其协同超声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45-47页 |
3.2.3 化合物加入顺序对其协同超声抑菌作用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 分析与讨论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亚甲蓝及其类似物声动力活性机制的研究 | 第51-59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4.1.1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52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54-57页 |
4.2.1 亚甲蓝及其类似物浓度对其超声体系中活性氧产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4.2.2 亚甲蓝及其类似物超声体系中活性氧种类的鉴定 | 第56-57页 |
4.3 分析与讨论 | 第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附录 | 第68-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