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化学论文

以莽草酸为原料新型EGFR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第1章 引言第15-25页
    1.1 莽草酸的研究概况第15-16页
    1.2 莽草酸类衍生物的药理作用第16-18页
        1.2.1 莽草酸及其衍生物的抗癌作用第16-17页
        1.2.2 莽草酸类及其衍生物的其他药理作用第17-18页
    1.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第18页
    1.4 EGFR激活的信号通路第18-19页
    1.5 EGFR与肿瘤的关系第19-20页
    1.6 以EGFR为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第20-23页
        1.6.1 单克隆抗体第20页
        1.6.2 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第20-23页
    1.7 课题研究意义第23-25页
第2章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及合成第25-48页
    2.1 4 -苯胺基喹唑啉类小分子EGFR激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第25-28页
    2.2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第28-31页
    2.3 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的选择第31页
    2.4 合成路线第31-47页
        2.4.1 中间体莽草酸甲酯[3,4,5-三羟基环己-1-烯甲酸甲酯(2-2)]的合成第32页
        2.4.2 中间体4,5-二羟基-3-氧代环己-1-烯甲酸甲酯(2-3)的合成第32-33页
        2.4.3 中间体 2-氨基-3-氰基苯并呋喃-6-羧酸甲酯(2-4)的合成第33页
        2.4.4 3-氰基-2-[(乙氧基亚甲基)氨基]苯并呋喃-6-羧酸甲酯(2-5)的合成第33-34页
        2.4.5 4-[(4-硝基苯基)氨基]苯并呋喃并[2,3-d]嘧啶-6-甲酸甲酯(2-6)的合成第34页
        2.4.6 4-[(4-氨基苯基)氨基]苯并呋喃并[2,3-d]嘧啶-6-甲酸甲酯(2-7)的合成第34-35页
        2.4.7 化合物SZ-1~SZ-23 的制备第35-47页
    2.5 实验讨论第47页
    2.6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第48-56页
    3.1 细胞复苏、传代及培养第48页
    3.2 埋板第48页
    3.3 加药第48-49页
    3.4 加MTT第49页
    3.5 计算结果第49-51页
    3.6 目标化合物构效关系分析第51-53页
        3.6.1 取代基R为不同取代环时对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第51页
        3.6.2 Linker的距离对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第51-52页
        3.6.3 末端苯环上取代基R1 电性不同时对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第52-53页
    3.7 化合物SZ-4 对A549 细胞的AO/EB染色实验结果第53-54页
        3.7.1 AO/EB染色过程第53页
        3.7.2 AO/EB染色结果第53-54页
    3.8 SZ-4 与EGFR蛋白 1XKK的分子对接第54-55页
    3.9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结论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10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1-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红细胞膜包裹的抗癌药物长循环给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
下一篇:亚甲蓝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声动力活性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