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洞庭湖“四水”入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引言第10-18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铅同位素示踪原理第11-12页
        1.2.2 常见物质的铅同位素比值第12-13页
        1.2.3 铅同位素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源示踪中的应用第13-15页
        1.2.4 洞庭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研究工作概况第16-17页
    1.4 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8-27页
    2.1 洞庭湖流域自然地理概况第18-21页
    2.2 研究区地质地貌特征第21-22页
    2.3 沉积物样品采集及其特征第22-25页
    2.4 样品处理第25-27页
        2.4.1 重金属分析第25页
        2.4.2 铅同位素分析第25-26页
        2.4.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6-27页
3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第27-40页
    3.1 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特征第27-35页
        3.1.1 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水平分布特征第27-30页
        3.1.2 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垂直变化特征第30-33页
        3.1.3 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程度第33-35页
    3.2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特征第35-39页
        3.2.1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第35-38页
        3.2.2 “四水”入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第38-39页
    本章小结第39-40页
4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源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第40-58页
    4.1 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第40-48页
        4.1.1 沉积物铅同位素分析结果第40-43页
        4.1.2 沉积物铅同位素比值相关性分析第43-45页
        4.1.3 沉积物~(206)Pb/~(207)Pb比值和Pb含量垂直变化特征第45-48页
    4.2 沉积物铅来源示踪分析第48-54页
        4.2.1 Pb浓度粒度效应第48-49页
        4.2.2 铅污染来源示踪第49-54页
    4.3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源分析第54-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结论第58-59页
    5.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附录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域生态补偿量化研究--以辽河流域为例
下一篇:湘江下游河床重金属污染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