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相贯线全位置焊接机器人系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课题来源第10页
        1.1.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2.1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第11-12页
        1.2.2 焊接机器人的发展第12-14页
        1.2.3 相贯线焊接机器人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2章 相贯线焊接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8-30页
    2.1 相贯线数学模型第18-25页
        2.1.1 相贯线数学方程第18-21页
        2.1.2 相贯线焊缝位置姿态模型第21-25页
    2.2 焊枪数学模型第25-29页
        2.2.1 焊枪姿态模型第26-28页
        2.2.2 焊枪焊接速度模型第28-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焊接机器人结构设计第30-38页
    3.1 机器人结构选择第30-31页
    3.2 机器人结构方案设计第31-37页
        3.2.1 机器人主体机构设计第32-33页
        3.2.2 机器人末端执行机构设计第33-37页
    3.3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4章 焊接机器人运动控制第38-51页
    4.1 机器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第38-39页
    4.2 运动控制卡设置第39-45页
        4.2.1 PMAC主要功能第40-41页
        4.2.2 PMAC与系统连接建立第41-43页
        4.2.3 关节参数设置第43-44页
        4.2.4 PMAC常用函数第44-45页
    4.3 上位机系统开发第45-50页
        4.3.1 工件参数设置模块第47页
        4.3.2 在线监控模块第47-49页
        4.3.3 电机调节模块第49页
        4.3.4 焊接数据管理模块第49-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焊接仿真与实验第51-59页
    5.1 焊枪运动仿真第51-52页
    5.2 相贯线虚拟仿真第52-53页
    5.3 机器人焊接运动仿真第53-56页
    5.4 焊接实验第56-57页
    5.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得的专利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均衡路由算法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的免疫检测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