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能见度测量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能见度测量理论的发展 | 第10-12页 |
1.2.2 能见度测量方法和仪器的发展 | 第12-13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激光雷达能见度探测的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2.1 激光雷达的发展和优势 | 第15-16页 |
2.2 激光雷达大气探测技术 | 第16-19页 |
2.2.1 激光雷达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2.2.2 激光与大气的作用机制 | 第17-19页 |
2.2.3 激光雷达方程 | 第19页 |
2.3 能见度基本方程 | 第19-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微脉冲激光雷达系统结构与信号预处理 | 第22-38页 |
3.1 激光雷达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22-31页 |
3.1.1 激光发射系统 | 第23-25页 |
3.1.2 光学收发系统 | 第25-28页 |
3.1.3 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 第28-31页 |
3.2 信号的预处理 | 第31-33页 |
3.2.1 探测器延时校正 | 第31页 |
3.2.2 背景噪声订正 | 第31-32页 |
3.2.3 后脉冲订正 | 第32页 |
3.2.4 距离平方校准 | 第32-33页 |
3.3 基于EMD的回波信号噪声滤除方法 | 第33-36页 |
3.3.1 EMD去噪的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3.3.2 基于相关系数原理的EMD去噪方法 | 第34-35页 |
3.3.3 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去噪实验 | 第35-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大气能见度反演算法研究 | 第38-53页 |
4.1 Mie散射激光雷达能见度方程 | 第38页 |
4.2 传统的消光系数反演方法 | 第38-42页 |
4.2.1 Collis斜率法 | 第39页 |
4.2.2 Klett反演算法 | 第39-40页 |
4.2.3 Fernald反演算法 | 第40-42页 |
4.3 弦截法的基本原理 | 第42-45页 |
4.4 太阳光度计及其数据处理 | 第45-46页 |
4.4.1 太阳光度计的介绍 | 第45页 |
4.4.2 太阳光度计的数据处理 | 第45-46页 |
4.5 基于弦截法的参数确定方法 | 第46-50页 |
4.5.1 消光后向散射比的确定方法 | 第46-47页 |
4.5.2 消光系数边界值的确定方法 | 第47-49页 |
4.5.3 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反演验证 | 第49-50页 |
4.6 大气能见度的反演结果 | 第50-5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基于RBF-FB网络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反演方法 | 第53-63页 |
5.1 人工神经网络 | 第53-54页 |
5.2 RBF神经网络 | 第54-57页 |
5.2.1 径向基函数 | 第55-56页 |
5.2.2 RBF神经网络的结构 | 第56-57页 |
5.3 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 | 第57-58页 |
5.4 RBF神经网络的训练 | 第58-60页 |
5.5 基于RBF-FB神经网络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反演算法 | 第60-61页 |
5.6 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实测数据验证 | 第61-6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总结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