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大气污染物环境容量核算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大气环境容量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1.2.1 环境容量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1.2.2 大气环境容量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2章 盘锦市大气环境问题分析 | 第21-28页 |
2.1 自然环境 | 第21-22页 |
2.1.1 区域概况与地貌 | 第21页 |
2.1.2 气象条件 | 第21-22页 |
2.2 社会经济 | 第22-23页 |
2.2.1 行政区划与人口 | 第22页 |
2.2.2 经济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2.3 能源构成 | 第23页 |
2.4 空气质量状况 | 第23-26页 |
2.4.1 空气质量时间分布特征 | 第24-25页 |
2.4.2 空气质量空间分布特征 | 第25-26页 |
2.5 环境问题分析 | 第26-28页 |
第3章 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研究 | 第28-42页 |
3.1 A值法模型 | 第28-31页 |
3.1.1 传统A值法 | 第28-30页 |
3.1.2 修正A值法模型 | 第30-31页 |
3.2 多源模型法 | 第31-35页 |
3.2.1 CALPUFF系统组成 | 第31-32页 |
3.2.2 CALMET模块 | 第32-34页 |
3.2.3 CALPUFF烟团扩散模块 | 第34-35页 |
3.3 大气污染物清单编制方法 | 第35-42页 |
3.3.1 工业源核算方法 | 第35-38页 |
3.3.2 机动车核算方法 | 第38-40页 |
3.3.3 扬尘源核算方法 | 第40-42页 |
第4章 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相关参数选择 | 第42-62页 |
4.1 网格设置 | 第42-43页 |
4.2 气象参数 | 第43-46页 |
4.2.1 地面气象数据 | 第43-44页 |
4.2.2 高空气象数据 | 第44-46页 |
4.3 地表参数 | 第46-47页 |
4.4 区域流场分析 | 第47-48页 |
4.5 大气边界层气象特征分析 | 第48-51页 |
4.5.1 混合层高度特征分析 | 第48-49页 |
4.5.2 逆温层特征 | 第49-50页 |
4.5.3 海陆风特征 | 第50-51页 |
4.6 模块参数设置 | 第51-52页 |
4.6.1 CALMET参数设置 | 第51-52页 |
4.6.2 CALPUFF模块参数设置 | 第52页 |
4.7 用于空气质量模型污染物排放结果汇总 | 第52-62页 |
4.7.1 工业源清单结果 | 第53-55页 |
4.7.2 机动车清单结果 | 第55-59页 |
4.7.3 扬尘源清单结果 | 第59-62页 |
第5章 盘锦市大气环境容量核算结果 | 第62-79页 |
5.1 修正A值法容量核算 | 第62-63页 |
5.1.1 背景值确定 | 第62页 |
5.1.2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 第62-63页 |
5.1.3 理想环境容量 | 第63页 |
5.2 多源模型法容量核算 | 第63-77页 |
5.2.1 模型验证 | 第63-65页 |
5.2.2 污染源分类 | 第65-66页 |
5.2.3 模拟步骤 | 第66-67页 |
5.2.4 本地源影响分析 | 第67-75页 |
5.2.5 区域传输系数 | 第75页 |
5.2.6 实际环境容量核算 | 第75-77页 |
5.3 环境容量结果汇总分析 | 第77-79页 |
5.3.1 盘锦市环境容量季节变化 | 第77-7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9-80页 |
6.1 结论 | 第79页 |
6.2 建议与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