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页 |
五、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相关理论阐述 | 第17-24页 |
第一节 主要概念 | 第17-18页 |
一、政府责任的概念 | 第17页 |
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概念 | 第17页 |
三、农村生活垃圾的概念 | 第17-18页 |
四、垃圾治理与整治的概念 | 第18页 |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责任政府理论 | 第18-20页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0页 |
三、协同治理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农村垃圾治理中的乡镇政府责任 | 第21-24页 |
一、乡镇政府的组织管理责任 | 第22页 |
二、乡镇政府的财政保障责任 | 第22-23页 |
三、乡镇政府的监督管理责任 | 第23-24页 |
第二章 长沙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 | 第24-33页 |
第一节 长沙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 | 第24-28页 |
一、垃圾处理流程管理以及技术 | 第25-27页 |
二、垃圾治理资金方面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乡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 第28-33页 |
一、开慧镇治理现状 | 第28-29页 |
二、果园镇治理现状 | 第29-30页 |
三、青山铺镇治理现状 | 第30-31页 |
四、江背镇处理现状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中乡镇政府责任缺失表现及原因 | 第33-41页 |
第一节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中乡镇政府责任缺失表现 | 第33-36页 |
一、政府环保教育缺失 | 第33-34页 |
二、技术指导缺失 | 第34页 |
三、投入资金不足 | 第34-35页 |
四、缺乏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 第35-36页 |
五、考核制度缺失 | 第36页 |
第二节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一、政府本身的原因 | 第36-38页 |
二、村民自身的原因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国内外农村垃圾治理的先进经验 | 第41-47页 |
第一节 杭州市桐庐县生活垃圾治理多方治理模式 | 第41-43页 |
第二节 “杭州市余杭区北庄村互联网+”整洁生态模式 | 第43-45页 |
第三节 日本在垃圾治理中的先进经验 | 第45-47页 |
第五章 完善农村垃圾治理中乡镇政府责任的措施 | 第47-57页 |
第一节 乡镇政府提高村民环保意愿 | 第47-49页 |
一、提高宣传手段,实现全民教育 | 第47-48页 |
二、利用反哺机制,提高农民环保意愿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政府主导,建立农村垃圾多元协同治理体系 | 第49-51页 |
一、培育村内环保组织 | 第49-50页 |
二、合理运用市场机制 | 第50页 |
三、引入第三部门 | 第50-51页 |
第三节 完善政府财政保障 | 第51-52页 |
一、优化财政保障制度 | 第51-52页 |
二、多渠道筹资机制 | 第52页 |
第四节 构建多层次体系,保持长期治理效果 | 第52-55页 |
一、多层次评估,完善评估体系 | 第52-54页 |
二、构建奖惩机制 | 第54-55页 |
第五节 完善监督体系,构建有效监督主体 | 第55-57页 |
一、构建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 第55-56页 |
二、激励村民自治,实现全民监督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