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基于区域CORS网的水汽反演与PM2.5相关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GNSS水汽反演方法第16-27页
    2.1 大气层的垂直分层及结构第16页
    2.2 GNSS气象学分类及特点第16-18页
    2.3 卫星信号传播路径相关的误差第18-19页
    2.4 地基GNSS反演水汽的基本原理第19-24页
        2.4.1 天顶对流层延迟第20-21页
        2.4.2 对流层天顶静力学延迟第21页
        2.4.3 对流层天顶湿延迟第21页
        2.4.4 大气可降水量PWV的计算第21-22页
        2.4.5 大气加权平均温度的确定第22-23页
        2.4.6 水汽转换系数的计算第23-24页
    2.5 地基GNSS大气水汽反演的基本流程第24页
    2.6 高精度GNSS数据处理软件简介与选取第24-26页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精密天顶对流层模型间的对比分析第27-46页
    3.1 对流层模型分类第27页
    3.2 实测气象参数模型第27-34页
        3.2.1 Hopfield模型第27-28页
        3.2.2 Saastamoinen模型第28-29页
        3.2.3 Black模型第29-30页
        3.2.4 三种对流层静力学延迟模型之间的对比第30-34页
    3.3 非实测气象参数模型第34-39页
        3.3.1 UNB3模型第34-36页
        3.3.2 UNB3的改进模型UNB3m模型第36-37页
        3.3.3 EGNOS模型第37-39页
    3.4 映射函数模型第39-44页
        3.4.1 映射函数模型介绍第40-42页
        3.4.2 映射函数模型分析比较第42-44页
    3.5 水平梯度模型第44-45页
        3.5.1 GIPSY软件梯度模型第44页
        3.5.2 GAMIT中的梯度模型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基于CORS网的PWV、ZTD与PM2.5间的相关性实验分析第46-59页
    4.1 实验设计第46页
    4.2 实验数据来源第46-47页
    4.3 PWV、ZTD、ZHD与PM2.5间的相关性分析第47-53页
        4.3.1 大气可降水量PWV与PM2.5之间的相关性第47-49页
        4.3.2 天顶对流层延迟ZTD与PM2.5之间的相关性第49-51页
        4.3.3 静力学延迟ZHD与PM2.5之间相关性第51-53页
    4.4 PWV、ZTD、ZHD与AQI间的相关性分析第53-58页
        4.4.1 大气可降水量PWV与AQ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53-54页
        4.4.2 天顶对流层延迟ZTD与AQ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54-56页
        4.4.3 静力学延迟ZHD与AQ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区域CORS网监测PM2.5模型建立第59-76页
    5.1 PWV、ZTD在雾霾期24小时的时空分布第59-61页
        5.1.1 大气可降水量PWV的时空分布特征第59-60页
        5.1.2 天顶对流层延迟ZTD的时空分布特征第60-61页
    5.2 PWV、ZTD在雾霾期间与PM2.5之间的变化第61-64页
        5.2.1 大气可见水量PWV在雾霾期间与PM2.5之间变化第61-63页
        5.2.2 天顶对流层延迟ZTD在雾霾期间与PM2.5之间变化第63-64页
    5.3 地基GNSS反演技术监测PM2.5的估测模型建立第64-67页
        5.3.1 大气可降水量PWV对PM2.5的估测模型建立第64-66页
        5.3.2 天顶对流层延迟ZTD对PM2.5的估测模型建立第66-67页
    5.4 四季中天顶对流层延迟ZTD与PM2.5间相关性分析第67-72页
        5.4.1 春季天顶对流层延迟ZTD与PM2.5间相关性分析第68-69页
        5.4.2 夏季天顶对流层延迟ZTD与PM2.5间的相关性分析第69-70页
        5.4.3 秋季天顶对流层延迟ZTD与PM2.5间的相关性分析第70-72页
    5.5 区域CORS网的PM2.5短临预测可行性研究第72-74页
        5.5.1 区域CORS网的PWV和ZTD与实测的PM2.5波动性分析第72-73页
        5.5.2 PWV和ZTD的增量与PM2.5间关系分析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6.1 论文总结第76-77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ODIS和地面监测数据的西安市PM2.5浓度反演研究
下一篇:曝气及搅拌强化超声预处理污泥水解酸化作为反硝化聚磷工艺补充碳源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