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3.1 大气水汽遥感反演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2 气溶胶光学厚度遥感反演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3 雾霾监测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卫星遥感大气水汽与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原理及方法 | 第17-24页 |
2.1 MODIS数据介绍及预处理 | 第17-19页 |
2.1.1 MODIS数据介绍 | 第17-18页 |
2.1.2 MODIS数据预处理 | 第18-19页 |
2.2 基于MODIS数据的大气水汽含量反演原理 | 第19-21页 |
2.2.1 MODIS大气水汽反演原理及模型 | 第19-20页 |
2.2.2 MODIS大气水汽反演方法 | 第20-21页 |
2.2.3 大气水汽加权平均 | 第21页 |
2.3 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原理及方法 | 第21-23页 |
2.3.1 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3.2 几种常用的AOD反演方法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 第24-30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4-26页 |
3.1.1 地理环境概况 | 第24-25页 |
3.1.2 气候状况 | 第25页 |
3.1.3 大气污染状况 | 第25-26页 |
3.2 卫星遥感大气水汽数据 | 第26-28页 |
3.2.1 全年PWV逐日变化 | 第26-27页 |
3.2.2 各季节的平均水汽含量分布 | 第27-28页 |
3.3 卫星遥感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 | 第28-29页 |
3.4 地面监测站数据 | 第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雾霾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30-44页 |
4.1 雾霾的组成成分特征 | 第30-34页 |
4.1.1 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分析 | 第30-31页 |
4.1.2 各污染物与空气质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4页 |
4.2 气象因素对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分析 | 第34-39页 |
4.3 PWV对PM_(2.5)质量浓度的影响分析 | 第39-41页 |
4.4 AOD与PM_(2.5)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41-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基于多影响因素的PM_(2.5)浓度反演 | 第44-56页 |
5.1 基于AOD的PM_(2.5)质量浓度估算 | 第44-47页 |
5.1.1 垂直订正 | 第44页 |
5.1.2 湿度订正 | 第44-45页 |
5.1.3 订正后AOD与PM_(2.5)质量浓度的回归分析 | 第45-47页 |
5.2 基于多因素的PM_(2.5)质量浓度估算 | 第47-53页 |
5.3 模型验证 | 第53-5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56-57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