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试验论文--整车试验论文

大客车侧面碰撞中的乘员损伤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大客车侧面碰撞的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国内外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第15-16页
        1.3.1 国内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第15页
        1.3.2 国外汽车碰撞安全法规第15-16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第16-19页
        1.4.1 目的和意义第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9页
第二章 大客车-壁障车侧面碰撞模型的建立第19-35页
    2.1 论文所用软件介绍第19-21页
        2.1.1 HyperWorks软件介绍第19-20页
        2.1.2 LS-DYNA软件介绍第20页
        2.1.3 MADYMO软件介绍第20-21页
    2.2 客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1-24页
        2.2.1 大客车技术参数概述第21-22页
        2.2.2 CAD模型的创建及简化第22页
        2.2.3 有限元清理及网格划分第22-23页
        2.2.4 材料属性的设置第23页
        2.2.5 连接设置第23-24页
        2.2.6 关键质量点的添加第24页
    2.3 建立移动壁障车的有限元模型第24-26页
        2.3.1 模型建立第24-25页
        2.3.2 材料属性以及连接的定义第25-26页
    2.4 壁障车吸能特性仿真验证第26-31页
        2.4.1 试验验证方法第26-27页
        2.4.2 试验仿真结果第27-31页
    2.5 客车碰撞模型的建立第31-33页
        2.5.1 地面的创建第31-32页
        2.5.2 碰撞模型的参数设置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大客车侧面碰撞车身结构研究第35-55页
    3.1 移动壁障车的参数多样化设计第35-38页
    3.2 碰撞过程的能量以及质量分析第38-40页
    3.3 碰撞过程的变形分析第40-44页
        3.3.1 0.95 T移动壁障车典型时刻的骨架变形分析第40页
        3.3.2 2 T移动壁障车典型时刻骨架变形分析第40-42页
        3.3.3 5 T移动壁障车典型时刻车体变形分析第42-43页
        3.3.4 10 T移动壁障车某时刻的骨架变形分析第43-44页
    3.4 被撞侧座椅以及移动壁障车碰撞速度以及加速度分析第44-48页
        3.4.1 被撞侧座椅以及移动壁障车碰撞速度分析第44-46页
        3.4.2 被撞侧座椅以及移动壁障车碰撞加速度变化分析第46-48页
    3.5 不同质量移动壁障车碰撞时整车以及MDB吸能分析第48-51页
        3.5.1 不同质量移动壁障车碰撞时整车以及MDB吸能分析第48-49页
        3.5.2 不同质量移动壁障车碰撞时变形分析第49-51页
    3.6 侵入量/关键部件变形第51-54页
    3.7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客车侧面碰撞的乘员损伤分析第55-77页
    4.1 侧面碰撞假人的损伤评价指标第55-56页
        4.1.1 头部伤害准则第55页
        4.1.2 胸部伤害准则第55-56页
        4.1.3 腹部伤害准则第56页
        4.1.4 骨盆伤害准则第56页
    4.2 侧面碰撞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6-61页
        4.2.1 PSM方法的介绍第57-58页
        4.2.2 车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8-59页
        4.2.3 假人模型的建立第59-60页
        4.2.4 假人安全带的设置第60-61页
        4.2.5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61页
    4.3 侧面碰撞乘员损伤分析第61-72页
        4.3.1 5 T移动壁障车碰撞时的乘员损伤分析第62-67页
        4.3.2 10 T移动壁障车碰撞时的乘员损伤分析第67-72页
    4.4 壁障车参数对乘员损伤影响分析第72-76页
        4.4.1 侧面碰撞正交试验设计第73-74页
        4.4.2 侧面碰撞正交试验结果分析第74-76页
    4.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结论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2-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挂汽车列车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增程式电动汽车控制策略开发与控制参数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