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货分离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客货分离相关基础理论 | 第20-32页 |
2.1 客货分离设计方法 | 第20-23页 |
2.1.1 客货分离互通式立交定义 | 第20页 |
2.1.2 客货分离设计方法 | 第20-23页 |
2.2 基于双重组合法的两种立交出口方式比较 | 第23-24页 |
2.2.1 整体式断面立交出口 | 第23页 |
2.2.2 分离式断面立交出口 | 第23-24页 |
2.3 立交形式及出口方式 | 第24-26页 |
2.3.1 立交形式 | 第24-25页 |
2.3.2 立交出口方式 | 第25-26页 |
2.4 车型分类与选择 | 第26-28页 |
2.4.1 车辆分类标准 | 第26-28页 |
2.4.2 客、货车代表车型 | 第28页 |
2.5 横断面布设与车道宽度 | 第28-31页 |
2.5.1 横断面布设 | 第29-30页 |
2.5.2 车道宽度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整体式断面立交出口设置技术研究 | 第32-59页 |
3.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7页 |
3.1.1 交通特性 | 第33-35页 |
3.1.2 主线车道数 | 第35-37页 |
3.1.3 交通标志布设 | 第37页 |
3.2 同向带设计指标研究 | 第37-47页 |
3.2.1 同向带布置形式 | 第37-38页 |
3.2.2 同向带各组成部分宽度 | 第38-40页 |
3.2.3 同分带开口长度 | 第40-47页 |
3.3 同分带开口位置研究 | 第47-53页 |
3.3.1 同分带开口位置计算模型 | 第47-49页 |
3.3.2 采用交织理论检验同分带开口位置 | 第49-53页 |
3.4 出口交通安全保障措施 | 第53-58页 |
3.4.1 标志设置技术 | 第53-55页 |
3.4.2 出口预告标志前置距离 | 第55-57页 |
3.4.3 标线设置技术 | 第57页 |
3.4.4 其它安保措施 | 第57-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分离式断面立交出口设置技术研究 | 第59-91页 |
4.1 实验数据与处理 | 第59-64页 |
4.1.1 实验目的与内容 | 第59页 |
4.1.2 研究路段 | 第59-60页 |
4.1.3 数据采集 | 第60-61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61-64页 |
4.2 分流段驾驶人驾驶行为 | 第64-68页 |
4.2.1 分流选择行为 | 第64-65页 |
4.2.2 车辆控制行为 | 第65-68页 |
4.3 客车减速车道 | 第68-77页 |
4.3.1 减速车道理论 | 第68-69页 |
4.3.2 客车单车道减速车道指标 | 第69-74页 |
4.3.3 客车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 | 第74-76页 |
4.3.4 客车双车道减速车道长度 | 第76-77页 |
4.4 货车减速车道 | 第77-83页 |
4.4.1 货车单车道减速车道指标 | 第77-81页 |
4.4.2 货车运行速度过渡段长度 | 第81-82页 |
4.4.3 货车双车道减速车道长度 | 第82-83页 |
4.5 出口段主线线形条件 | 第83-90页 |
4.5.1 客、货车道出口识别视距 | 第84-85页 |
4.5.2 客、货车道主线圆曲线最小半径 | 第85-86页 |
4.5.3 客、货车道主线竖曲线最小半径 | 第86-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基于VISSIM的仿真验证 | 第91-99页 |
5.1 VISSIM仿真 | 第91-95页 |
5.1.1 仿真软件简介及仿真流程 | 第91-92页 |
5.1.2 评价指标 | 第92页 |
5.1.3 仿真建模及参数标定 | 第92-95页 |
5.2 不同类型整体式断面立交出口交织段适应性 | 第95-98页 |
5.2.1 延误 | 第95-96页 |
5.2.2 密度 | 第96-97页 |
5.2.3 交通冲突率 | 第97-98页 |
5.2.4 仿真综合结论 | 第9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9-10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00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