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基于交通行为人的无桩式单车被选择机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目的与意义第15-18页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3.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3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本章总结第19-20页
第二章 共享模式单车发展现状研究第20-27页
    2.1 有桩式自行车第20-21页
        2.1.1 有桩式自行车定义第20页
        2.1.2 有桩式自行车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第20-21页
        2.1.3 西安市有桩式自行车服务系统第21页
    2.2 无桩式自行车第21-24页
        2.2.1 无桩式自行车定义第21页
        2.2.2 无桩式自行车发展起源及过程第21-22页
        2.2.3 无桩式自行车功能定位第22-23页
        2.2.4 无桩式共享单车发展的问题第23-24页
    2.3 共享模式单车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24-26页
        2.3.1 高机动化下的城市交通问题第24页
        2.3.2 构建友好骑行第24-25页
        2.3.3 共享模式单车发展问题研究第25-26页
    2.4 本章总结第26-27页
第三章 交通出行选择方案调查设计与特征分析第27-49页
    3.1 西安市共享模式单车系统发展研究第27-28页
    3.2 问卷设计与调查第28-32页
        3.2.1 调查方式选择第28页
        3.2.2 抽样样本设计第28-29页
            3.2.2.1 调查总体定义与计算第28-29页
            3.2.2.2 抽样样本量计算第29页
        3.2.3 调查内容与问卷设计第29-32页
            3.2.3.1 调查内容第29页
            3.2.3.2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9-32页
    3.3 出行选择模式数据库建立第32-33页
        3.3.1 调查组织第32页
        3.3.2 通勤数据库的建立第32-33页
    3.4 出行选择模式特征分析第33-48页
        3.4.1 基于样本总体的出行选择模式特征分析第33-35页
        3.4.2 以通勤出行为主的交通出行方式典型模式样本特征分析第35-44页
            3.4.2.1 个人家庭特征属性第35-41页
            3.4.2.2 出行特征属性第41-44页
        3.4.3 以休闲娱乐出行为主的交通出行方式典型模式样本特征分析第44-47页
            3.4.3.1 比值比计算模型构建第45页
            3.4.3.2 以休闲娱乐出行为主的无桩式单车被选择影响因素分析第45-47页
        3.4.4 服务感知属性特征第47-48页
    3.5 本章总结第48-49页
第四章 交通出行选择建模方法研究第49-63页
    4.1 离散选择模型第49-52页
        4.1.1 随机效用理论第49-50页
        4.1.2 二值选择模型第50页
        4.1.3 多值选择模型第50-51页
        4.1.4 MNL模型参数估计方法第51-52页
    4.2 无桩式单车被选择影响因素分析第52-57页
        4.2.1 “无桩式单车被选择为现状交通出行方式之一”影响因素分析第53-55页
            4.2.1.1 参数标定第53-54页
            4.2.1.2 效用函数解析第54-55页
        4.2.2 “无桩式单车被选择为现状通勤出行方式之一”影响因素分析第55-56页
            4.2.2.1 参数标定第55页
            4.2.2.2 效用函数解析第55-56页
        4.2.3 特征变量影响效果分析第56-57页
    4.3 现状通勤出行选择概率分析第57-62页
        4.3.1 无桩式单车出现前通勤出行选择效用模型参数标定第58页
        4.3.2 通勤出行行为选择分析第58-59页
        4.3.3 无桩式单车出现后通勤出行选择效用模型参数标定第59-60页
        4.3.4 无桩式单车出现后通勤出行行为选择分析第60-61页
        4.3.5 无桩式单车出现前后交通出行方式选择预测第61-62页
    4.4 本章总结第62-63页
第五章 交通经济效益分析第63-75页
    5.1 无桩式单车出行成本解析第63-64页
        5.1.1 出行时间成本解析第63页
        5.1.2 出行经济成本解析第63-64页
        5.1.3 时间-经济收益转化第64页
    5.2 交通经济效益解析第64-72页
        5.2.1 具有可替代性的出行选择方案第64-68页
            5.2.1.1 步行第65-66页
            5.2.1.2 自行车第66-67页
            5.2.1.3 公共自行车第67-68页
        5.2.2 存在固有优势的出行选择方案第68-69页
            5.2.2.1 小汽车第68-69页
            5.2.2.2 电动车第69页
        5.2.3 作为组织出行重要一环的选择方案第69-71页
            5.2.3.1 地铁第70页
            5.2.3.2 公交车第70-71页
        5.2.4 作为城市交通补充出租车出行方案-出租车第71-72页
    5.3 实例分析第72-74页
        5.3.1 交通经济效益初步分析第72-73页
        5.3.2 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第73-74页
    5.4 本章总结第74-75页
第六章 无桩式单车运行分布状态研究第75-92页
    6.1 单车运行分布数据的获得与筛选第75-78页
        6.1.1 基于Python的单车运行数据获取第75页
        6.1.2 基于MATLAB的单车运行数据筛选第75-77页
            6.1.2.1 研究点位确定第75-76页
            6.1.2.2 研究范围确定第76-77页
        6.1.3 应用MATLAB进行数据筛选第77-78页
    6.2 基于SPSS的无桩式单车数量变化规律解析第78-86页
        6.2.1 北大街地铁站第78-79页
        6.2.2 大雁塔站第79-80页
        6.2.3 北客站第80-81页
        6.2.4 长安大学渭水校区第81-82页
        6.2.5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第82-83页
        6.2.6 有色大厦第83页
        6.2.7 距离-数量对比分析第83-85页
            6.2.7.1 区位熵概念解析与集聚性评价模型引入第84-85页
            6.2.7.2 研究点位集聚性分析第85页
        6.2.8 时间-数量对比分析第85-86页
        6.2.9 小结第86页
    6.3 基于单车分布状态进行停车点位规划研究第86-91页
        6.3.1 集聚点位确定与基于集聚点建立Voronoi图第87-88页
        6.3.2 单车数量阈值获取第88页
        6.3.3 市内单车停放规划设计第88-89页
        6.3.4 以五路口、北大街两站为例进行设计释义第89-90页
            6.3.4.1 两站之间道路上无桩式单车分布状态解析第89-90页
            6.3.4.2 所需停车面积确定与停放规划设计第90页
        6.3.5 小结第90-91页
    6.4 本章总结第91-9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92-95页
    7.1 研究成果与主要结论第92-93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93页
    7.3 研究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氨酯固-固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沥青调温效果研究
下一篇:客货分离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