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2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文献研究评论 | 第17-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8-20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思路框架图 | 第19-20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4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P2P网贷运营机的制理论分析 | 第21-32页 |
2.1 互联网净化背景下P2P网贷的内涵界定 | 第21页 |
2.2 P2P网贷的相关理论 | 第21-24页 |
2.2.1 平台经济理论 | 第21-22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23页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2.2.4 金融中介理论 | 第24页 |
2.3 我国P2P网贷的运营机制分析 | 第24-32页 |
2.3.1 P2P网贷的业务流程描述 | 第25-26页 |
2.3.2 P2P平台定价机制 | 第26页 |
2.3.3 P2P平台信息披露机制 | 第26-29页 |
2.3.4 P2P平台借款的审核机制 | 第29页 |
2.3.5 P2P平台风险保障机制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我国P2P网贷的运营机制现状分析 | 第32-41页 |
3.1 P2P网贷市场的发展现状考察 | 第32-36页 |
3.1.1 国外P2P网贷市场发展现状 | 第32页 |
3.1.2 国内P2P网贷市场发展现状 | 第32-34页 |
3.1.3 我国P2P网贷的优劣势分析 | 第34-36页 |
3.2 我国P2P网贷的运营机制发展现状分析 | 第36-41页 |
3.2.1 我国P2P网贷的平台定价机制发展现状 | 第36-38页 |
3.2.2 我国P2P网贷的信用与信息披露机制发展现状 | 第38-39页 |
3.2.3 我国P2P网贷的审核机制发展现状 | 第39-40页 |
3.2.4 我国P2P网贷的风险管理机制发展现状 | 第40-41页 |
第四章 P2P网贷运营机制的融资有效性案例比较分析 | 第41-47页 |
4.1 数据收集与研究对象选择 | 第41页 |
4.2 典型网贷模式的国际比较分析 | 第41-45页 |
4.2.1 关于美国Lending club网贷模式 | 第41-42页 |
4.2.2 美国Prosper融资平台网贷模式 | 第42-43页 |
4.2.3 英国Zopa融资平台网贷模式 | 第43页 |
4.2.4 中国纯线上操作模式——以拍拍贷融资平台为例 | 第43-44页 |
4.2.5 中国线上线下复合式融资模式——以人人贷融资平台为例 | 第44-45页 |
4.3 典型模式案例结果比较及其有效性判断 | 第45-47页 |
4.3.1 平台运营有效性判断 | 第45页 |
4.3.2 风险监控有效性判断 | 第45-46页 |
4.3.3 信息披露有效性判断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我国P2P网贷运营机制的融资有效性实证分析 | 第47-59页 |
5.1 影响P2P融资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分析 | 第47-49页 |
5.1.1 财务因素 | 第47-49页 |
5.1.2 人口因素 | 第49页 |
5.2 变量的选择与模型构建 | 第49-52页 |
5.2.1 变量测度 | 第50-51页 |
5.2.2 数据说明 | 第51-52页 |
5.3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52-53页 |
5.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5.5 研究结论 | 第57-59页 |
第六章 促进P2P网贷运营机制及其融资有效性发展政策建议 | 第59-65页 |
6.1 完善P2P网贷平台运营机制 | 第59-61页 |
6.1.1 完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 | 第59-60页 |
6.1.2 适当的提高借款人融资门槛 | 第60页 |
6.1.3 加强P2P平台自身情况的信息披露 | 第60-61页 |
6.1.4 完善P2P融资平台运营模式 | 第61页 |
6.2 提高P2P网贷平台的融资有效性 | 第61-63页 |
6.2.1 借款人完善对个人的信息披露 | 第61-62页 |
6.2.2 借贷双方增加自身的平台活跃度 | 第62页 |
6.2.3 借贷双方提高投资理财分析能力 | 第62页 |
6.2.4 建立信用维护意识 | 第62-63页 |
6.3 对加强外部监管的建议 | 第63-65页 |
6.3.1 完善相关P2P行业的法律以及确认 | 第63-64页 |
6.3.2 采取适当政策降低融资成本 | 第64页 |
6.3.3 加强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对接服务 | 第64-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