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我国城乡中学生德育互补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绪论第10-15页
    (一) 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页
        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 研究目的和方法第13页
        1. 研究目的第13页
        2. 研究方法第13页
    (四) 创新点及不足第13-15页
一、城乡德育互补的概念内涵及德育互补的必要性第15-17页
    (一) 城乡德育的概念内涵第15页
    (二) 城乡德育互补的必要性第15-17页
        1. 城乡德育互补有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流转第15-16页
        2. 城乡德育互补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第16页
        3. 城乡德育互补才能引导我国中学生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第16-17页
二、城乡德育的现状、差异性表现及成因分析第17-26页
    (一) 城乡德育的总体状况第17页
    (二) 城乡德育的差异性表现第17-19页
        1. 城乡德育需求的差异第18页
        2. 城乡德育环境的差异第18页
        3. 城乡德育评价体系的差异第18-19页
    (三) 城乡德育差异的成因第19-26页
        1. 父母亲子德育的缺失第19-21页
        2. 学校德育的偏差第21-23页
        3. 社会德育功能的滞后第23-24页
        4. 城乡文化差异对德育的影响第24-26页
三、当下我国城乡德育互补的有效途径第26-33页
    (一) 遵循德育发展的差异性规律,树立统筹兼顾的德育理念第26-28页
        1. 感恩教育的换位第26-27页
        2. 自信与自尊的换位第27页
        3. 集体主义与都市独行侠的碰撞第27-28页
    (二) 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农村德育建设的物质基础第28-29页
        1. 城镇优势德育资源向乡村引流第28页
        2. 发挥乡村环境优势,实现德育空间增效第28-29页
    (三) 加强城乡社区的群际互动,高效利用城乡优质的德育资源第29-33页
        1. 完善公民意识的培养,消除城乡隔阂第29-30页
        2. 带动青年一代,发扬自愿精神第30-31页
        3. 着眼共享思维,开发城乡互助的体验活动第31-32页
        4. 发挥新媒体优势,反哺城乡德育建设第32-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致谢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高中语文宋词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下一篇:对少儿歌唱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初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