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 第6-4页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1.1 设计背景 | 第9页 |
1.2 建设原则 | 第9-11页 |
2 体系结构介绍 | 第11-19页 |
2.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11页 |
2.1.1 系统范畴 | 第11页 |
2.1.2 系统物理结构 | 第11页 |
2.2 系统体系结构 | 第11-15页 |
2.2.1 网络体系结构 | 第11-12页 |
2.2.2 数据库体系结构 | 第12页 |
2.2.3 安全体系结构 | 第12-15页 |
2.3运行环境结构 | 第15-19页 |
2.3.1 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网络环境 | 第15-16页 |
2.3.2 运管局系统环境 | 第16-17页 |
2.3.3 区市县运管处所内部网络系统环境 | 第17-19页 |
3 系统功能介绍 | 第19-23页 |
3.1 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模型 | 第19-21页 |
3.2 系统功能分析 | 第21页 |
3.3 业务分析 | 第21-23页 |
4 系统配置方案 | 第23-35页 |
4.1 办公楼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配置 | 第23-24页 |
4.1.1 综合布线系统(PDS)的选型 | 第23页 |
4.1.2 线缆的选型 | 第23-24页 |
4.2 局域网络组网模式的选择 | 第24-25页 |
4.3 网络互连模式的选择 | 第25页 |
4.4 主要软、硬件设备的选型 | 第25-33页 |
4.4.1 服务器 | 第25-26页 |
4.4.2 路由器和调制解调器 | 第26-27页 |
4.4.3 网络交换器 | 第27-28页 |
4.4.4 网络操作系统 | 第28-29页 |
4.4.5 数据库管理系统 | 第29-30页 |
4.4.6 网络管理系统 | 第30-31页 |
4.4.7 “防火墙”系统 | 第31页 |
4.4.8 WWW服务器 | 第31页 |
4.4.9 电子邮件系统 | 第31-32页 |
4.4.10 客户端平台 | 第32页 |
4.4.11 应用开发环境 | 第32页 |
4.4.12 数据备份系统 | 第32-33页 |
4.5 运管局(网络中心)配置方案 | 第33-34页 |
4.6 区市县运管处所配置方案 | 第34-35页 |
5 技术实施保障措施 | 第35-38页 |
5.1 系统设计原则 | 第35页 |
5.1.1 实用性原则 | 第35页 |
5.1.2 开放性和标准化原则 | 第35页 |
5.1.3 可扩充性原则 | 第35页 |
5.1.4 可靠性原则 | 第35页 |
5.1.5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 第35页 |
5.1.6 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 第35页 |
5.2 技术保障措施 | 第35-38页 |
5.2.1 实用性保障 | 第35-36页 |
5.2.2 开放性和标准化保障 | 第36页 |
5.2.3 可扩充性保障 | 第36-37页 |
5.2.4 可靠性保障 | 第37页 |
5.2.5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保障 | 第37-38页 |
6 系统特性 | 第38-56页 |
6.1 二维权限管理方案 | 第38-44页 |
6.1.1 现状 | 第38页 |
6.1.2 一维用户及一维用户-角色管理 | 第38-39页 |
6.1.3 二维权限管理模型 | 第39-41页 |
6.1.4 二维权限管理的实现 | 第41-44页 |
6.2 个性化的用户自定义查询分析系统 | 第44页 |
6.3 严谨一致的界面 | 第44页 |
6.4 易扩充的类型名称设置能力 | 第44页 |
6.5 详尽记录的历史信息 | 第44-45页 |
6.6 台帐打印功能 | 第45页 |
6.7 客户端程序的简捷快速自动同步能力 | 第45页 |
6.8 电子公文的网上流转既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工作流 | 第45-53页 |
6.8.1 现状 | 第45页 |
6.8.2 工作流基本概念 | 第45-46页 |
6.8.3 基于PETRI 网的工作流模型的分析技术 | 第46-51页 |
6.8.4 应用实现 | 第51-53页 |
6.9 移动应用 | 第53页 |
6.10 平台无关性 | 第53页 |
6.11 高性能的处理系统 | 第53页 |
6.12 高效率的公文办理模 | 第53-54页 |
6.13 与全国其他省市道路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比较 | 第54-56页 |
7 全文总结 | 第56-58页 |
7.1 总结 | 第56-57页 |
7.2 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7-58页 |
致 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 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