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6页 |
1.1.1 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 | 第10-12页 |
1.1.2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设计 | 第12-13页 |
1.1.3 建筑产业化与信息化 | 第13-16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9-22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研究依据 | 第22-25页 |
2.1 主要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2.2 相关研究依据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典型建筑案例分析 | 第25-36页 |
3.1 中银舱体大楼 | 第25-26页 |
3.2 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项目 | 第26-28页 |
3.3 “MUJI HUT”组合式系列微型房屋 | 第28-31页 |
3.4 “梦想居”未来屋示范项目 | 第31-33页 |
3.5 超级猩猩健身舱 | 第33-3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模块单元体在城市建设与更新发展中的应用前景——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 | 第36-45页 |
4.1 石景山区历史沿革与发展情况 | 第36页 |
4.2 石景山区公共基础设施现状调研 | 第36-39页 |
4.3 石景山区居住现状调研 | 第39-41页 |
4.4 石景山区重要历史遗留——首钢工业区现状调研 | 第41-42页 |
4.5 模块单元体在石景山区的运用需求和现状 | 第42-43页 |
4.6 模块单元体在城市建设与更新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 第43-4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装配式模块单元的适应性设计模式 | 第45-63页 |
5.1 装配式模块单元单体的适应性设计 | 第45-53页 |
5.1.1 设计启发 | 第45-47页 |
5.1.2 单体设计的构思与模型 | 第47-49页 |
5.1.3 基本尺寸、构造与选材 | 第49-53页 |
5.2 装配式模块单元体的组构形式与应用 | 第53-58页 |
5.2.1 建筑应用类型 | 第53-54页 |
5.2.2 基本组构形式 | 第54-55页 |
5.2.3 装配式模块单元在建筑中的适应性应用 | 第55-58页 |
5.3 装配式模块单元的可行性推广方式 | 第58-61页 |
5.3.1 搭乘互联网+的列车 | 第58-59页 |
5.3.2 结合BIM信息技术、智能化建筑进行推广 | 第59-61页 |
5.3.3 与政府、开发商进行合作 | 第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装配式模块单元在建筑中的设计应用与实践 | 第63-75页 |
6.1 居住建筑改造——大兴泰迪低碳小镇改造设计 | 第63-67页 |
6.1.1 设计背景 | 第63页 |
6.1.2 方案设计 | 第63-67页 |
6.2 大空间建筑中的置入——首钢工业厂房改造设计 | 第67-70页 |
6.2.1 设计背景 | 第67页 |
6.2.2 方案设计 | 第67-70页 |
6.3 完善基础设施——天通苑西一区社区活动中心设计 | 第70-73页 |
6.3.1 设计背景 | 第70-71页 |
6.3.2 方案设计 | 第71-73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七章 装配式模块单元可持续深化设计及绿色效能评价 | 第75-80页 |
7.1 装配式模块单元的绿色节能技术 | 第75-77页 |
7.2 装配式模块单元的绿色评价模拟分析 | 第77-79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8.1 研究总结 | 第80-81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