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行星齿轮箱的轮齿修形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1.2.1 齿轮修形技术的研究 | 第9-10页 |
1.2.2 齿轮动力学研究 | 第10-12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2 两级行星齿轮箱的静力学研究 | 第14-23页 |
2.1 行星齿轮箱结构简介 | 第14-15页 |
2.2 行星齿轮箱静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15-18页 |
2.2.1 齿轮系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2.2.2 行星齿轮箱异形部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6-17页 |
2.2.3 行星齿轮箱模型的建立 | 第17-18页 |
2.3 齿轮箱静力学分析 | 第18-22页 |
2.3.1 传动误差 | 第18-20页 |
2.3.2 齿面载荷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渐开线齿轮副的修形理论 | 第23-31页 |
3.1 齿廓修形 | 第23-27页 |
3.1.1 齿轮啮合传动特性 | 第23-24页 |
3.1.2 齿廓修形原理 | 第24-26页 |
3.1.3 齿廓修形方法 | 第26-27页 |
3.2 齿向修形 | 第27-30页 |
3.2.1 齿向修形原理 | 第27-29页 |
3.2.2 齿向修形方法 | 第29-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行星轮箱轮齿的修形研究 | 第31-44页 |
4.1 齿轮修形参数的确定 | 第31-36页 |
4.1.1 齿廓修形 | 第31-33页 |
4.1.2 齿向修形 | 第33-36页 |
4.2 齿轮修形前后的静力学变化 | 第36-42页 |
4.2.1 齿轮修形前后的传动误差变化 | 第36-38页 |
4.2.2 优化后的齿面接触变化 | 第38-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5 修形前后两级行星齿轮箱的瞬态动力学研究 | 第44-58页 |
5.1 有限元方法中接触问题的处理 | 第44-45页 |
5.2 冲击-动力问题的显示算法 | 第45-47页 |
5.3 齿轮箱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5.3.1 齿轮箱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7-48页 |
5.3.2 边界条件及载荷的施加 | 第48-49页 |
5.4 修形对齿轮箱动态特性影响的分析 | 第49-56页 |
5.4.1 修形对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 | 第49-50页 |
5.4.2 修形对传动系统齿间动态啮合力的影响 | 第50-52页 |
5.4.3 修形对轴承接触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5.4.4 修形对箱体表面加速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5.4.5 修形对箱体表面结构振动噪声的影响 | 第55-56页 |
5.5 修形对齿轮箱辐射噪声的影响 | 第56-5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总结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页 |
A.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