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及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2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1 逆向工程辅助废旧零部件再制造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废旧零部件原始模型重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废旧零部件原始模型与损伤模型精确配准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2 逆向工程辅助的废旧零部件再制造流程框架及技术体系 | 第18-32页 |
2.1 逆向工程辅助的废旧零部件再制造流程框架 | 第18-27页 |
2.2 逆向工程辅助的废旧零部件再制造关键技术体系 | 第27-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基于残余信息的废旧零部件原始模型重构 | 第32-44页 |
3.1 废旧零部件原始模型重构问题描述 | 第32页 |
3.2 基于残余信息的废旧零部件原始模型重构流程框架 | 第32-33页 |
3.3 基于PCS算法的模型特征线提取 | 第33-36页 |
3.3.1 PCS算法原理 | 第34-35页 |
3.3.2 模型特征线的提取 | 第35-36页 |
3.4 基于残余信息的模型特征线修正与重构 | 第36-42页 |
3.4.1 特征线的形状描述 | 第36-39页 |
3.4.2 相似特征线的匹配 | 第39-40页 |
3.4.3 特征线的修正与重构 | 第40-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4 基于改进ICP算法的损伤零部件精确配准 | 第44-56页 |
4.1 损伤零部件精确配准问题描述 | 第44-45页 |
4.2 原始ICP算法及其在损伤零部件配准中的改进 | 第45-47页 |
4.2.1 原始ICP算法流程 | 第45页 |
4.2.2 损伤零部件配准的改进ICP算法流程 | 第45-47页 |
4.3 曲率约束筛选对应点 | 第47-49页 |
4.3.1 点云曲率的估算 | 第47-48页 |
4.3.2 曲率阈值的设定 | 第48-49页 |
4.4 距离约束筛选对应点 | 第49-54页 |
4.4.1 损伤零部件对应点距离说明 | 第50-53页 |
4.4.2 自适应距离阈值的设定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5 应用案例 | 第56-64页 |
5.1 滚齿机挂轮架的再制造 | 第56-58页 |
5.2 叶片锤锻模具的再制造 | 第58-6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附录 | 第74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及专利 | 第74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4页 |
C.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奖励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