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言 | 第8-12页 |
一、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9页 |
三、主要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四、论文结构 | 第10页 |
五、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问题引入 | 第12-19页 |
第一节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与回赎权概述 | 第12-14页 |
一、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机制 | 第12页 |
二、回赎权之界定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回赎条款效力确认之阻碍 | 第14-19页 |
一、私募股权投资中回赎权条款可能面临的法律规制 | 第14页 |
二、当前《公司法》下回赎权的实现 | 第14-15页 |
三、利用《公司法》第74条与第142条安排回赎权面临的问题 | 第15-19页 |
第二章 回赎权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第一节 对回赎权进行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及突破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私募股权投资下的回赎权适用存在的风险 | 第20-22页 |
一、回赎权对资本三原则形成冲击 | 第20-21页 |
二、不利于股权平等原则的实现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不同私募股权投资下的回赎权效力 | 第22-24页 |
一、不同私募股权投资下的回赎权效力 | 第22-23页 |
二、确认真正私募股权投资下的回赎权效力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回赎权效力的司法裁判解读 | 第24-30页 |
第一节 相关案例介绍 | 第24-27页 |
一、“PE对赌第一案”—海富投资诉世恒公司、迪亚公司案 | 第24-25页 |
二、“PE投资回赎条款确认第一案”—上海瑞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与连云港鼎发投资有限公司等股权转让合同纠纷案 | 第25-27页 |
三、张伟明与浙江迈勒斯照明有限公司、楼满娥公司增资纠纷案 | 第27页 |
第二节 相关案件司法裁判立场解读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回赎权裁判思路的定型化及适用路径构建 | 第30-40页 |
第一节 回赎权司法裁判定型化的思路 | 第30-32页 |
一、回赎权司法裁判定型化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二、回赎权裁判定型化的思路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真正的私募股权投资中的回赎权条款效力 | 第32-36页 |
一、承认该回赎权符合经济发展与司法政策方向 | 第32-33页 |
二、回赎权条款没有违反禁止性规定 | 第33页 |
三、目前司法实践中认定回赎权无效的理由无法使人信服 | 第33-35页 |
四、认定回赎权效力也符合国际商事法律立法趋势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保障利益相关人权利的制度构思 | 第36-40页 |
一、回赎的具体适用情形 | 第36-37页 |
二、回赎的资金来源与价格 | 第37-38页 |
三、回购股份的数量 | 第38-39页 |
四、回赎后的股份处置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