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目的 | 第11页 |
1.1.3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1.4.1 主要创新点 | 第15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农村垃圾及其处理模式 | 第16-24页 |
2.1 农村垃圾的含义与分类 | 第16-17页 |
2.1.1 农村垃圾的含义 | 第16页 |
2.1.2 农村垃圾的分类 | 第16-17页 |
2.2 农村垃圾的危害 | 第17-18页 |
2.2.1 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 | 第17-18页 |
2.2.2 对农民生活造成的危害 | 第18页 |
2.3 农村垃圾处理的基本模式及问题 | 第18-21页 |
2.3.1 政府治理模式及其问题 | 第18-19页 |
2.3.2 企业治理模式及其问题 | 第19-20页 |
2.3.3 社会治理模式及其问题 | 第20-21页 |
2.4 社会共治: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 | 第21-24页 |
2.4.1 社会共治的概念 | 第21页 |
2.4.2 垃圾处理社会共治的基本模式 | 第21-24页 |
第三章 新乡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垃圾处理现状概述 | 第24-32页 |
3.1 新乡市基本情况 | 第24页 |
3.2 新乡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 第24-28页 |
3.2.1 历年工作目标任务 | 第24-25页 |
3.2.2 工作推进机制情况 | 第25-26页 |
3.2.3 阶段性工作成效 | 第26-28页 |
3.3 新乡市典型案例 | 第28-29页 |
3.3.1 获嘉县徐营镇东街村 | 第28页 |
3.3.2 原阳县蒋庄乡毛屋村 | 第28-29页 |
3.4 新乡市垃圾处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4.1 群众参与度不够 | 第29页 |
3.4.2 政府投入不够 | 第29-30页 |
3.4.3 企业、社会组织作用不明显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新乡市农村垃圾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4.1 垃圾处理参与体系意识淡薄 | 第32-33页 |
4.1.1 农民生活习惯落后、环保意识薄弱 | 第32页 |
4.1.2 地方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 第32-33页 |
4.1.3 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薄弱 | 第33页 |
4.2 农村垃圾处理法规体系不健全 | 第33-34页 |
4.3 宣传不到位和环境治理人才缺乏 | 第34页 |
4.3.1 环保宣传氛围不够浓厚 | 第34页 |
4.3.2 专业治理机构及人才缺乏 | 第34页 |
4.4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 第34-36页 |
4.4.1 政府对农村环保投入低 | 第34-35页 |
4.4.2 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规划不够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我国其他地区农村垃圾治理的先进经验 | 第36-44页 |
5.1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工作经验 | 第36-38页 |
5.1.1 “兰考模式”的主要做法 | 第36-37页 |
5.1.2 “兰考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37-38页 |
5.2 浙江金华农村垃圾分类的“绿色革命” | 第38-40页 |
5.2.1 “金华模式”的主要做法 | 第38-40页 |
5.2.2 “金华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40页 |
5.3 上海:绿色账户激励垃圾分类 | 第40-42页 |
5.3.1 “上海绿色账户”的主要做法 | 第41-42页 |
5.3.2 “上海绿色账户”的经验借鉴 | 第42页 |
5.4 山东:生活垃圾也能“吃干榨净” | 第42-44页 |
5.4.1 山东垃圾治理的主要做法 | 第42-43页 |
5.4.2 山东垃圾治理的经验借鉴 | 第43-44页 |
第六章 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第44-48页 |
6.1 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法律体系,有效发挥监督引导力 | 第44-45页 |
6.1.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 第44-45页 |
6.1.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第45页 |
6.1.3 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 第45页 |
6.2 全面提升群众意识,提高参与水平,提升环境共治力度 | 第45-46页 |
6.2.1 提高群众的自我管理 | 第45-46页 |
6.2.2 积极倡导新的生活风尚 | 第46页 |
6.3 提高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水平 | 第46-48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