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重庆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政府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9-12页
    1.1 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第9-10页
        1.1.1 选题的背景第9页
        1.1.2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第9-10页
    1.2 研究方法第10页
        1.2.1 调查研究法第10页
        1.2.2 文献研究法第10页
        1.2.3 规范分析法第10页
        1.2.4 个案分析法第10页
    1.3 论文的内容第10-12页
        1.3.1 绪论第10页
        1.3.2 国内外民间借贷中介的相关理论研究第10-11页
        1.3.3 重庆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经营模式分析第11页
        1.3.4 重庆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监管问题及对策第11页
        1.3.5 结论及展望第11-12页
2 民间借贷中介的相关理论研究第12-18页
    2.1 中介理论第12-13页
        2.1.1 中介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功能第12页
        2.1.2 金融中介的内涵和分类第12-13页
    2.2 非正规金融理论第13-14页
        2.2.1 非正规金融的概念第13-14页
        2.2.2 非正规金融的形式第14页
    2.3 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界定第14-18页
        2.3.1 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内涵第14-16页
        2.3.2 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外延第16-18页
3 重庆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经营模式分析第18-25页
    3.1 重庆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兴起的原因第18-20页
        3.1.1 金融行业融资服务不足第18页
        3.1.2 借贷双方投融资需求旺盛和信息不对称第18-19页
        3.1.3 民间借贷中介发展的自身优势第19-20页
    3.2 重庆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经营模式第20-21页
        3.2.1 重庆市民间借贷中介的组织形式和经营范围第20页
        3.2.2 重庆市民间借贷中介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第20-21页
    3.3 重庆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经营模式的风险隐患第21-24页
        3.3.1 信息撮合型存在集资隐患第21-22页
        3.3.2 受托放款型的主体资格考究第22页
        3.3.3 吸存放款型法律性质的认定第22-24页
    3.4 重庆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性质问题第24-25页
4 重庆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监管问题及对策第25-32页
    4.1 重庆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监管问题第25-26页
        4.1.1 管理主体缺位第25页
        4.1.2 风险排查力度不够第25-26页
        4.1.3 宣传不到位第26页
        4.1.4 调查取证难度大第26页
        4.1.5 敏感度高,难处置第26页
    4.2 重庆市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监管对策第26-32页
        4.2.1 成立监管组织机构第26-27页
        4.2.2 实行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的资格准入制度第27-28页
        4.2.3 规范业务操作第28-29页
        4.2.4 定期的清理规范第29-30页
        4.2.5 明确行业自律约束民间借贷中介机构第30-32页
5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32-34页
    5.1 得出的主要结论第32页
    5.2 对今后研究的展望第32-34页
致谢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
下一篇: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法律保障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