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述评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页 |
五、可能的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法律保障基本理论 | 第13-27页 |
第一节 相关基本概念内涵的界定 | 第13-17页 |
一、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金融服务 | 第13-14页 |
二、农村基本金融服务 | 第14页 |
三、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 | 第14-16页 |
四、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法律保障机制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法律保障机制的价值目标 | 第17-21页 |
一、金融公平 | 第17-19页 |
二、金融安全 | 第19-20页 |
三、金融发展权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供给法律关系 | 第21-27页 |
一、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供给法律关系主体 | 第21-22页 |
二、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供给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22-25页 |
三、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供给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供给法律保障机制现状与问题 | 第27-38页 |
第一节 城乡基本金融服务供给非均等化的主要表现 | 第27-29页 |
一、农村基本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失衡 | 第27-28页 |
二、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滞后 | 第28页 |
三、对“三农”发展扶持力度不足 | 第28-29页 |
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脆弱 | 第29页 |
第二节 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法律保障机制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一、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法律保障机制现状 | 第29-30页 |
二、我国促进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的法律机制现状 | 第30页 |
三、我国促进农村金融基础市场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现状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法律保障机制存在问题 | 第31-35页 |
一、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法律规范效力层次不高 | 第31-32页 |
二、缺乏专门的城乡基本金融服务立法保障 | 第32-33页 |
三、现有农村金融组织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33-35页 |
第四节 城乡基本金融服务供给均等化法律保障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5-38页 |
一、政府失灵之存在 | 第35页 |
二、农民基本金融权利法律保障机制的缺失 | 第35-36页 |
三、城乡金融资源配置法律保障机制的缺失 | 第36页 |
四、民间金融规范法律保障机制的缺失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我国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供给法律保障机制的完善 | 第38-49页 |
第一节 国外相关法律保障机制考察与启示 | 第38-40页 |
一、国外农村金融服务法律制度之比较 | 第38-39页 |
二、对我国的启示借鉴作用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供给法律保障机制完善的基本原则 | 第40-43页 |
一、政府引导原则 | 第40-41页 |
二、普惠原则 | 第41-42页 |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我国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供给立法体系的完善 | 第43-45页 |
一、制定《农村金融服务法》 | 第43-44页 |
二、完善农村弱势群体信贷服务保障立法 | 第44-45页 |
第四节 我国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供给具体制度的设计 | 第45-49页 |
一、城乡基本金融服务均等化范围制度 | 第45页 |
二、城乡基本金融资源配置均等化制度 | 第45-46页 |
三、城乡金融差异化调控制度 | 第46-47页 |
四、农村金融包容性监管制度 | 第47-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