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 第9-10页 |
·县级政府对县域经济的重要影响 | 第10-11页 |
·理论基础 | 第11-17页 |
·政府角色理论 | 第11-14页 |
·县域经济理论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及分析路线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分析路线 | 第17-18页 |
第2章 县级政府: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 | 第18-29页 |
·县与县级政府 | 第18-22页 |
·县建制设置的历史沿革 | 第18-19页 |
·县级政府的主要特点 | 第19-20页 |
·县级政府的重要作用 | 第20-22页 |
·县域经济概述 | 第22-26页 |
·县域经济的概念 | 第22-23页 |
·县域经济的特征 | 第23-24页 |
·县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 第24-26页 |
·县级政府: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 | 第26-29页 |
·县域经济主体结构 | 第26页 |
·县级政府:县域经济的内生变量 | 第26-29页 |
第3章 县级政府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角色偏差 | 第29-38页 |
·角色偏差在县级政府中的表现 | 第29-36页 |
·政府缺位——公共领域供给不足 | 第29-31页 |
·政府虚位——公共政策粗放 | 第31-32页 |
·政府错位——与市场、企业界限不清 | 第32-34页 |
·政府越位——过度干预企业和市场 | 第34页 |
·政府占位——行政效率低下 | 第34-36页 |
·县级政府角色偏差的负面影响 | 第36-38页 |
·导致县域经济"过热" | 第36页 |
·导致县域经济竞争力不强 | 第36页 |
·导致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下降 | 第36页 |
·导致县域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减弱 | 第36-37页 |
·导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 第37页 |
·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环境恶化 | 第37-38页 |
第4章 建设服务型县级政府 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第38-56页 |
·服务型县级政府的涵义 | 第38-43页 |
·"公共"的县级政府 | 第38-39页 |
·"服务"的县级政府 | 第39-40页 |
·"有限"的县级政府 | 第40-41页 |
·"善治"的县级政府 | 第41页 |
·"双廉"的县级政府 | 第41-42页 |
·"责任"的县级政府 | 第42-43页 |
·路径选择 | 第43-56页 |
·路径之一:创新县级政府理念 | 第43-46页 |
·路径之二:转变县级政府职能 | 第46-48页 |
·路径之三:优化县级政府结构 | 第48-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