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稀土熔盐电解槽的相关介绍 | 第10-12页 |
1.1.1 稀土的发展史 | 第10页 |
1.1.2 稀土的矿物分类 | 第10-11页 |
1.1.3 稀土的应用 | 第11-12页 |
1.2 稀土熔盐电解简介 | 第12-16页 |
1.2.1 稀土熔盐电解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及生产概况 | 第12-13页 |
1.2.2 稀土熔盐电解的槽型分类发展 | 第13-14页 |
1.2.3 稀土电解槽内的氧化物熔盐体系的电极化学反应过程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稀土电解槽各物理场的数值模拟发展 | 第16-18页 |
1.3.1 国内的电解槽各物理场数值模拟发展 | 第16-17页 |
1.3.2 国外期刊中关于电解槽的模拟相关介绍 | 第17-18页 |
1.4 相关软件及选择模型的介绍 | 第18-21页 |
1.4.1 相关软件的介绍 | 第18页 |
1.4.2 相关模型的介绍 | 第18-19页 |
1.4.3 对于FLUENT软件用户再次开发功能的介绍 | 第19-20页 |
1.4.4 本节小结 | 第20-21页 |
2 研究意义以及课题创新点 | 第21-23页 |
2.1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2.2 课题创新点 | 第21-23页 |
3 对课题提出关键考虑因素的实验证明 | 第23-27页 |
3.1 验证说明 | 第2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3.3 实验器材 | 第23页 |
3.4 实验过程及误差解决方式 | 第23-27页 |
4 研究内容及流场模型细化及模拟 | 第27-45页 |
4.1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4.1.1 研究槽型结构 | 第27页 |
4.1.2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4.2 模拟耦合原理 | 第28-29页 |
4.3 方案的选择 | 第29页 |
4.4 数学方程 | 第29-30页 |
4.4.1 动量方程 | 第29页 |
4.4.2 连续方程 | 第29页 |
4.4.3 k-ε 方程 | 第29-30页 |
4.4.4 电场方程 | 第30页 |
4.5 稀土电解槽流场细化 | 第30-32页 |
4.5.1 稀土电解槽模型结构前处理 | 第30-31页 |
4.5.2 本节小结 | 第31-32页 |
4.6 对于槽体内部气液两相流的计算模型选择分析 | 第32-33页 |
4.6.1 本节小节 | 第32-33页 |
4.7 对阳极生成气体初速度方式的替换 | 第33-35页 |
4.7.1 本节小结 | 第34-35页 |
4.8 对于随阳极高度增高电流密度增大而造成的流场变化分析 | 第35-37页 |
4.8.1 本节小结 | 第37页 |
4.9 对于阳极材料影响的阳极气体流场分布分析 | 第37-38页 |
4.9.1 本节小结 | 第38页 |
4.10 稀土电解槽阳极产气模式对阳极气体气含率分布影响 | 第38-40页 |
4.10.1 本节小结 | 第40页 |
4.11 考虑表面化学反应以及多孔介质模型的稀土电解槽流场分析 | 第40-43页 |
4.11.1 本节小结 | 第42-43页 |
4.12 稀土电解槽流场模型细化 | 第43-45页 |
4.12.1 本节小结 | 第44-45页 |
5 基于耦合下的电场模拟分析 | 第45-52页 |
5.1 电场模拟分析 | 第45-47页 |
5.1.1 本节小结 | 第47页 |
5.2 基于稀土电解槽流场-电场耦合数值模拟基础上的电场细化 | 第47-49页 |
5.2.1 本节小结 | 第48-49页 |
5.3 稀土电解槽的电解性能改善 | 第49-52页 |
5.3.1 本节小结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