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模糊故障诊断概述 | 第10-11页 |
1.2.1 模糊诊断法的产生以及发展现状 | 第10页 |
1.2.2 模糊故障诊断方法 | 第10-11页 |
1.3 模糊诊断在齿轮箱故障应用中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1.3.1 模糊诊断在齿轮箱应用中的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1.3.2 模糊诊断在齿轮箱应用中的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4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 高速线材轧机齿轮箱的故障及诊断分析 | 第15-32页 |
2.1 高速线材轧机简介 | 第15-16页 |
2.2 高线轧机齿轮箱的常见故障类型 | 第16-22页 |
2.2.1 齿轮的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 | 第16页 |
2.2.2 齿轮振动的力学模型 | 第16-18页 |
2.2.3 齿轮运行异常及其振动特性 | 第18页 |
2.2.4 轴承的常见故障类型及原因 | 第18-19页 |
2.2.5 轴承振动分析 | 第19-21页 |
2.2.6 滚动轴承故障类别及其振动特性 | 第21页 |
2.2.7 转轴组件的故障类别及其振动特性 | 第21-22页 |
2.3 高线轧机现场的数据采集系统 | 第22-23页 |
2.4 采集数据信号的分析处理 | 第23-29页 |
2.4.1 振动信号的时域统计分析 | 第23-26页 |
2.4.2 振动信号的自相关分析 | 第26-27页 |
2.4.3 振动信号的频域分析 | 第27-29页 |
2.5 振动诊断实例 | 第29-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模糊集合理论 | 第32-41页 |
3.1 模糊集合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 第32-33页 |
3.2 模糊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 第33-34页 |
3.2.1 模糊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 第33页 |
3.2.2 模糊集合的交、并、余运算 | 第33-34页 |
3.2.3 模糊集合的代数运算 | 第34页 |
3.3 确立隶属函数的方法 | 第34-37页 |
3.3.1 模糊统计法 | 第35页 |
3.3.2 模糊分布法 | 第35-37页 |
3.3.3 二元对比排序法 | 第37页 |
3.4 模糊关系矩阵 | 第37-38页 |
3.5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38-39页 |
3.6 模糊模式识别原则 | 第39-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高线轧机齿轮箱的模糊诊断 | 第41-55页 |
4.1 模糊逻辑诊断原理 | 第41-42页 |
4.2 轧机齿轮箱故障诊断模型的建立 | 第42-51页 |
4.2.1 轧机齿轮箱的故障库与征兆库 | 第42-43页 |
4.2.2 故障诊断矩阵的建立 | 第43-48页 |
4.2.3 故障征兆向量的隶属度的计算 | 第48-50页 |
4.2.4 诊断模型综合评判选择 | 第50-51页 |
4.3 诊断应用 | 第51-52页 |
4.4 诊断矩阵自适应修正 | 第52-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模糊诊断系统的实现条件 | 第55-59页 |
5.1 故障征兆之间的对应关系 | 第55-56页 |
5.2 诊断数据的初步筛选 | 第56-58页 |
5.2.1 根据峰值、有效值的筛选 | 第56-57页 |
5.2.2 根据轧机信号的无量纲参数进行筛选 | 第57-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