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 第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现有的国内研究成果 | 第9-10页 |
2.现有的国外研究成果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一、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概述 | 第12-19页 |
(一)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 第12-13页 |
(二)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特点 | 第13-14页 |
1.范围性 | 第13页 |
2.特色性 | 第13页 |
3.统一性 | 第13-14页 |
(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 第14-16页 |
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于立法工作的领导 | 第14页 |
2.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 | 第14-15页 |
3.彰显地方特色 | 第15页 |
4.增强可实施性 | 第15-16页 |
5.充分尊重民意 | 第16页 |
(四)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意义 | 第16-19页 |
1.带动经济发展节奏 | 第16页 |
2.解决本地实际问题 | 第16-17页 |
3.对中央立法的补充 | 第17页 |
4.以立法带动改革 | 第17页 |
5.健全了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第17-18页 |
6.坚持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第18-19页 |
二、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19-27页 |
(一)地方人大在立法活动的主导工作中并未实现其真正价值 | 第19-20页 |
(二)公众对地方立法的参与度不足 | 第20-22页 |
(三)地方立法主体立法能力不强 | 第22-23页 |
(四)地方立法程序不完善 | 第23-24页 |
1.立法前的规划 | 第23页 |
2.法规的起草 | 第23-24页 |
3.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废止、解释程序不完善 | 第24页 |
(五)地方立法监督不够完善 | 第24-25页 |
(六)立法质量有待提高 | 第25-27页 |
三、完善设区的市地方立法运行的对策 | 第27-36页 |
(一)强化设区的市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 第27-28页 |
1.从全局上统筹考虑立法工作,运筹帷幄之中 | 第27页 |
2.在不同环节中统筹考虑,节约立法成本 | 第27页 |
3.对立法项目、内容的决策主导 | 第27-28页 |
(二)健全民众对设区的市立法参与机制 | 第28页 |
(三)加强设区的市立法机关立法能力建设 | 第28-29页 |
(四)改善设区的市立法程序 | 第29-32页 |
1.改善法规起草程序 | 第29-30页 |
2.人大提前介入法规起草 | 第30页 |
3.改进法规审议修改工作 | 第30-31页 |
4.对法规法案的立、改、废、释进行相关制度设计 | 第31-32页 |
(五)完善设区的市立法监督体制 | 第32-34页 |
1.完善现有立法监督体系 | 第32页 |
2.与司法监督有效衔接 | 第32-33页 |
3.完善社会监督体系 | 第33-34页 |
(六)提高设区的市立法质量 | 第34-36页 |
1.从立项内容保证法规质量 | 第34页 |
2.以立法前评估来提升立法质量 | 第34-35页 |
3.从立法后评估来保证立法水准 | 第35页 |
4.加强区域立法协作,提升立法质量 | 第35-36页 |
四、结语 | 第36-37页 |
注释 | 第37-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件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