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9页 |
第2章 “专利蟑螂”概述 | 第9-18页 |
2.1 “专利蟑螂”的定义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 第9-11页 |
2.1.1 “专利蟑螂”的定义 | 第9-10页 |
2.1.2 “专利蟑螂”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 第10-11页 |
2.2 “专利蟑螂”的类型 | 第11-13页 |
2.2.1 传统型 | 第12页 |
2.2.2 现代型 | 第12-13页 |
2.3 “专利蟑螂”的特征 | 第13-15页 |
2.4 “专利蟑螂”的运营模式 | 第15-18页 |
第3章 “专利蟑螂”的成因及影响 | 第18-31页 |
3.1 “专利蟑螂”的成因 | 第18-26页 |
3.1.1 历史原因 | 第18-19页 |
3.1.2 现实原因 | 第19-21页 |
3.1.3 制度原因 | 第21-26页 |
3.2 “专利蟑螂”产生的影响 | 第26-31页 |
3.2.1 “专利蟑螂”产生的消极影响 | 第27-28页 |
3.2.2 “专利蟑螂”产生的积极影响 | 第28-31页 |
第4章 应对“专利蟑螂”的域外借鉴 | 第31-40页 |
4.1 美国立法改革应对措施 | 第31-36页 |
4.1.1 美国发明法案 | 第31-32页 |
4.1.2 创新法案 | 第32-34页 |
4.1.3 专利法案 | 第34-35页 |
4.1.4 盾牌法案 | 第35-36页 |
4.2 其他域外地区应对措施 | 第36-38页 |
4.2.1 欧洲 | 第36-37页 |
4.2.2 日本 | 第37页 |
4.2.3 韩国 | 第37-38页 |
4.2.4 印度 | 第38页 |
4.3 域外措施总结与借鉴 | 第38-40页 |
第5章 应对“专利蟑螂”的指导思想及专利法完善建议 | 第40-49页 |
5.1 应对“专利蟑螂”的指导思想 | 第40-44页 |
5.1.1 坚持开放性创新 | 第40-41页 |
5.1.2 权利不得滥用 | 第41页 |
5.1.3 坚持诚实信用原则 | 第41-42页 |
5.1.4 辩证看待“专利蟑螂” | 第42-44页 |
5.2 应对“专利蟑螂”的专利法完善 | 第44-49页 |
5.2.1 增加禁止专利权滥用的条款 | 第44-45页 |
5.2.2 增加放宽专利强制许可实施的条款 | 第45页 |
5.2.3 完善专利救济制度 | 第45-47页 |
5.2.4 强化专利复审制度 | 第47页 |
5.2.5 增加提升专利信息透明度的条款 | 第47-48页 |
5.2.6 建立专利案件诉前审查制度 | 第48-49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