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陶瓷工业论文--原料和辅助物料论文

五代耀州窑、北宋汝窑及南宋官窑青瓷釉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1 绪论第13-32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青瓷的发展历程第14-15页
    1.3 南北方青瓷的组成特点第15-21页
        1.3.1 胎的组成特点第15-18页
        1.3.2 釉的组成特点第18-21页
    1.4 南北方青瓷的显微结构特点第21-22页
        1.4.1 胎的显微结构特点第21页
        1.4.2 釉的显微结构特点第21-22页
    1.5 南北方青瓷的工艺特点第22-25页
    1.6 青瓷釉的呈色第25-30页
        1.6.1 化学色第25-27页
        1.6.2 结构色第27-30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30-32页
        1.7.1 研究内容第30-31页
        1.7.2 创新点第31-32页
2 实验第32-38页
    2.1 主要实验设备第32页
    2.2 样品测试与表征第32-38页
        2.2.1 化学组成分析第32页
        2.2.2 光学性能分析第32-34页
        2.2.3 物相分析第34-35页
        2.2.4 分子结构分析第35页
        2.2.5 显微结构分析第35-37页
        2.2.6 价态分析第37页
        2.2.7 样品的制备与表征流程第37-38页
3 五代耀州窑青瓷的研究第38-53页
    3.1 引言第38-39页
    3.2 实验第39-40页
        3.2.1 样品介绍第39-40页
        3.2.2 样品表征第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51页
        3.3.1 五代耀州窑青瓷釉的组成特点及釉色第40-43页
        3.3.2 瓷釉的烧成温度与物相分析第43-45页
        3.3.3 五代耀州窑青瓷釉的呈色机理分析第45-47页
        3.3.4 五代耀州窑青瓷胎的组成特点第47-48页
        3.3.5 微观结构对瓷胎透光性的影响第48-50页
        3.3.6 Fe、Ti元素对胎色的影响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4 北宋汝窑青瓷釉的研究第53-66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实验第54-55页
        4.2.1 样品介绍第54-55页
        4.2.2 样品表征第5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5-64页
        4.3.1 化学组成与表观性能的关系第55-57页
        4.3.2 微观结构对表观性能的影响第57-61页
        4.3.3 呈色机理的分析研究第61-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66页
5 南宋官窑青瓷釉的研究第66-77页
    5.1 引言第66-67页
    5.2 实验第67-68页
        5.2.1 样品介绍第67-68页
        5.2.2 样品表征第6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8-76页
        5.3.1 南宋官窑青瓷釉的组成特点第68-69页
        5.3.2 铁离子的化学态与釉色的关系第69-71页
        5.3.3 化学组成对釉面结构的影响第71-75页
        5.3.4 分相结构与瓷釉外观的关系第75-76页
    5.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6 五代耀州窑、北宋汝窑和南宋官窑青瓷釉的比较研究第77-89页
    6.1 引言第77-78页
    6.2 实验第78-79页
        6.2.1 样品介绍第78页
        6.2.2 样品表征第78-79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79-87页
        6.3.1 不同时期、不同窑口青瓷釉的呈色及组成特点第79-81页
        6.3.2 化学组成对青瓷釉结构及烧成温度的影响第81-86页
        6.3.3 制釉原料与釉色的关系第86-87页
    6.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7 陶瓷釉中结构色与化学色的耦合机制研究第89-102页
    7.1 引言第89-90页
    7.2 实验第90-91页
        7.2.1 原料第90页
        7.2.2 样品制备第90页
        7.2.3 样品表征第90-91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91-101页
        7.3.1 Ca_3(PO_4)_2的引入对釉面外观和物相的影响第91-92页
        7.3.2 Ca_3(PO_4)_2样品中釉面花纹的形成原因第92-95页
        7.3.3 Ca_3(PO_4)_2的引入对铁离子化学态的影响第95-97页
        7.3.4 分相结构与结构色的关系第97-99页
        7.3.5 分相结构对化学色的影响第99页
        7.3.6 结构色与化学色的耦合机制分析第99-101页
    7.4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8 结论和展望第102-104页
    8.1 结论第102-103页
    8.2 展望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7页
附录第117-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选择意愿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下一篇:城市“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研究--以齐齐哈尔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