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选择意愿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7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背景第8页
        1.1.2 选题意义第8-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5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9-10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3 研究述评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页
        1.3.2 研究思路第15页
    1.4 数据来源第15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5-17页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7-20页
    2.1 基本概念第17-18页
        2.1.1 失能老人第17页
        2.1.2 长期照护第17页
        2.1.3 长期照护选择意愿第17-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1 福利多元主义第18-19页
        2.2.2 需求层次理论第19页
        2.2.3 理性选择理论第19-20页
3 失能老人基本状况与特征第20-29页
    3.1 失能老人的人口特征第20-23页
    3.2 失能老人的失能状况第23-24页
    3.3 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的人口特征第24-25页
    3.4 失能老人的健康状况第25-27页
    3.5 失能老人的经济状况第27-29页
4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选择意愿现状与差异第29-36页
    4.1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选择意愿第29-33页
        4.1.1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选择意愿现状第29-30页
        4.1.2 选择政府照护失能老人的特征第30-31页
        4.1.3 选择子女照护失能老人的特征第31-32页
        4.1.4 选择配偶照护失能老人的特征第32-33页
    4.2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选择意愿差异第33-36页
        4.2.1 不同年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选择意愿第33页
        4.2.2 不同性别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选择意愿第33-34页
        4.2.3 城乡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选择意愿第34页
        4.2.4 不同失能程度的老年人长期照护选择意愿第34-35页
        4.2.5 不同健康状况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选择意愿第35页
        4.2.6 不同经济状况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选择意愿第35-36页
5 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第36-42页
    5.1 失能老人选择政府照护的影响因素第36-38页
        5.1.1 因变量与自变量第36页
        5.1.2 回归结果第36-38页
    5.2 失能老人选择子女照护的影响因素第38-40页
        5.2.1 因变量与自变量第38页
        5.2.2 回归结果第38-40页
    5.3 失能老人选择配偶照护的影响因素第40-42页
        5.3.1 因变量与自变量第40页
        5.3.2 回归结果第40-42页
6 失能老人选择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42-46页
    6.1 失能老人选择长期照护存在的问题第42-44页
        6.1.1 政府照护存在的问题第42页
        6.1.2 子女照护存在的问题第42-43页
        6.1.3 配偶照护存在的问题第43-44页
    6.2 失能老人选择长期照护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4-46页
        6.2.1 长期照护整体规划缺失第44页
        6.2.2 老年照护法律不完善第44-45页
        6.2.3 长期照护服务供给内容单一、总量不足第45页
        6.2.4 长期照护人员专业性不足第45-46页
7 对策与建议第46-51页
    7.1 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顶层设计第46-47页
        7.1.1 完善老年照护法律法规第46页
        7.1.2 逐步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第46-47页
    7.2 完善家庭照护政策支持第47-48页
        7.2.1 加强对子女照护者的政策支持第47-48页
        7.2.2 加强对配偶照护者的政策支持第48页
        7.2.3 提高家庭照护者的专业性第48页
    7.3 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方式第48-51页
        7.3.1 鼓励发展相互协调、资源联动的长期照护方式第48-49页
        7.3.2 增加长期照护服务供给,提高长期照护人员专业性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村改居”社区公共道德建设研究--以无锡市Z社区为例
下一篇: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代际支持研究--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