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9-11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2.1 合作能力的国内外研究 | 第11-18页 |
2.1.1 合作能力的概念与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2.1.2 合作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 | 第13-15页 |
2.1.3 合作能力的培养与干预研究 | 第15-17页 |
2.1.4 合作能力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2 情境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 | 第18-19页 |
2.2.1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与理论研究 | 第18-19页 |
2.2.2 情境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 第19页 |
2.3 合作能力与情境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第3章 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的现状与特点 | 第21-27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3.2.3 施测过程 | 第22页 |
3.3 数据分析与结果 | 第22-24页 |
3.3.1 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的现状 | 第22-23页 |
3.3.2 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的人口变量学的特点 | 第23-24页 |
3.4 讨论与分析 | 第24-26页 |
3.4.1 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的描述性分析 | 第24-25页 |
3.4.2 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能力在性别与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 第25页 |
3.4.3 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能力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特点分析 | 第25-26页 |
3.5 小结 | 第26-27页 |
第4章 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能力的干预研究 | 第27-35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7-29页 |
4.2.1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4.2.2 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4.2.3 研究假设 | 第28页 |
4.2.4 研究过程 | 第28-29页 |
4.3 数据分析与结果 | 第29-32页 |
4.3.1 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能力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同质性检验 | 第29-30页 |
4.3.2 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能力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检验 | 第30页 |
4.3.3 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能力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检验 | 第30-31页 |
4.3.4 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能力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的差异检验 | 第31页 |
4.3.5 实验干预后对学生合作能力的追踪访谈 | 第31-32页 |
4.4 讨论与分析 | 第32-34页 |
4.4.1 情境教学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实验组合作能力影响的差异分析 | 第32-33页 |
4.4.2 小学高年级学生合作能力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分析 | 第33页 |
4.4.3 实验干预后对学生合作能力的访谈分析 | 第33-34页 |
4.5 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5-37页 |
5.1 结论 | 第35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35-37页 |
5.2.1 研究的不足 | 第35页 |
5.2.2 研究展望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附录A:小学生合作能力量表 | 第40-42页 |
附录B:访谈提纲 | 第42-43页 |
附录C:合作能力的活动方案 | 第43-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