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2.1 网络闲逛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13-16页 |
2.1.1 网络闲逛的定义与分类 | 第13页 |
2.1.2 网络闲逛的测量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1.3 网络闲逛的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2.1.4 网络闲逛的后果 | 第15页 |
2.1.5 对网络闲逛的理论解释 | 第15-16页 |
2.2 自我控制概述 | 第16-20页 |
2.2.1 先前研究总结 | 第17页 |
2.2.2 自我控制双系统模型 | 第17-19页 |
2.2.3 自我控制双系统的测量 | 第19-20页 |
2.2.4 自我控制与网络闲逛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20页 |
2.3 文献总结和研究假设 | 第20-22页 |
2.3.1 对网络闲逛重新定义与分类 | 第20-21页 |
2.3.2 自我控制双系统与网络闲逛的关系探讨 | 第21-22页 |
2.4 总体研究设计 | 第22-24页 |
3 研究1 网络闲逛行为的量表编制 | 第24-35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3.2 对象和方法 | 第24-27页 |
3.2.1 被试 | 第24-25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25-26页 |
3.2.3 统计方法 | 第26-2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3.3.1 项目分析 | 第27-29页 |
3.3.2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9-30页 |
3.3.3 结构效度 | 第30页 |
3.3.4 信度检验 | 第30-31页 |
3.3.5 效标关联效度 | 第31-32页 |
3.3.6 自编网络闲逛量表的特点 | 第32-33页 |
3.4 讨论 | 第33-34页 |
3.5 小结 | 第34-35页 |
4 研究2 自我控制与被动、主动网络闲逛行为的关系 | 第35-39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4.2 对象和方法 | 第35-36页 |
4.2.1 被试 | 第35页 |
4.2.2 研究工具 | 第35-36页 |
4.2.3 统计方法 | 第3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4.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第36页 |
4.3.2 自我控制双系统与两类网络闲逛的相关分析 | 第36-37页 |
4.3.3 自我控制对网络闲逛行为的预测作用 | 第37页 |
4.4 讨论 | 第37-38页 |
4.5 小结 | 第38-39页 |
5 研究3 自我控制对网络闲逛行为的影响 | 第39-45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39页 |
5.2 对象和方法 | 第39-41页 |
5.2.1 被试 | 第39页 |
5.2.2 研究设计与程序 | 第39-41页 |
5.2.3 统计方法 | 第41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5.3.1 描述性统计与模型构建 | 第41-42页 |
5.3.2 自我控制对网络闲逛行为的预测作用 | 第42-43页 |
5.4 讨论 | 第43-44页 |
5.5 小结 | 第44-45页 |
6 总讨论 | 第45-48页 |
7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附录 | 第56-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