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液两相雾化原理的喷染设备设计与实验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染色工艺流程概述 | 第12页 |
1.3 染色设备概述 | 第12-17页 |
1.3.1 传统染色设备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新型染色设备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液体雾化的基础理论 | 第19-35页 |
2.1 液体雾化的基础理论及研究 | 第19-28页 |
2.1.1 液体的物理性质 | 第19页 |
2.1.2 液体雾化的原理 | 第19-21页 |
2.1.3 液体雾化的过程 | 第21-23页 |
2.1.4 雾化液滴的输运模型 | 第23-26页 |
2.1.5 液体雾化效果的衡量指标 | 第26-28页 |
2.2 雾化喷嘴的选择 | 第28-29页 |
2.2.1 雾化喷嘴的分类 | 第28-29页 |
2.2.2 气液两相雾化喷嘴的分析 | 第29页 |
2.3 液体雾化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29-33页 |
2.3.1 气体流速对雾化效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2 液体流速对雾化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3 气液体积流量比对雾化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喷嘴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 | 第35-53页 |
3.1 喷嘴中气体流速和流量的运算分析 | 第35-37页 |
3.2 流体运动模型的建立 | 第37-39页 |
3.2.1 流体控制方程 | 第37-38页 |
3.2.2 湍流模型 | 第38-39页 |
3.3 喷嘴结构参数的仿真优化 | 第39-51页 |
3.3.1 COMSOL仿真流程 | 第39-41页 |
3.3.2 喷嘴气体流道结构的仿真优化 | 第41-44页 |
3.3.3 喷嘴流道结构参数的仿真优化 | 第44-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雾化喷染设备的结构设计与实验系统搭建 | 第53-65页 |
4.1 雾化喷染设备的结构设计 | 第53-55页 |
4.2 匀气板与匀液板的优化设计 | 第55-60页 |
4.2.1 匀气板的优化设计 | 第55-57页 |
4.2.2 匀液板的优化设计 | 第57-60页 |
4.3 雾化喷染实验系统的搭建 | 第60-64页 |
4.3.1 布料运送平台的搭建 | 第61-62页 |
4.3.2 供气与供液系统的搭建 | 第62-63页 |
4.3.3 喷染设备控制器的设计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雾化喷染设备的实验研究与分析 | 第65-77页 |
5.1 雾化喷染实验系统概述 | 第65-66页 |
5.2 工作参数对喷染效果的影响 | 第66-75页 |
5.2.1 布面高度对喷染效果的影响及分析 | 第66-69页 |
5.2.2 运动平台速度对喷染效果的影响及分析 | 第69-70页 |
5.2.3 液体喷射孔径对喷染效果的影响及分析 | 第70-72页 |
5.2.4 供气压力对喷染效果的影响及分析 | 第72-74页 |
5.2.5 供液压力对雾化效果的影响及分析 | 第74-75页 |
5.3 喷染设备的稳定性测试 | 第75-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1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77-78页 |
6.2 问题与展望 | 第78-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页 |